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的裡仁篇。本篇是《論語》的第四篇,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幹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産生過較大影響。又名《論》。
原文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譯文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
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颠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