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出自明朝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荟·龍生九子》,在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荟·龍生九子》中記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這句話是說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在《中國吉祥圖說》中記載這九個兒子分别是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于琴頭。老二睚眦,嗜殺喜鬥,刻镂于刀環、劍柄吞口。老三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五子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六子霸下,又名赑屃,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八子負屃,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老九螭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