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細數婆羅門教的經典文獻

細數婆羅門教的經典文獻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14 15:55:53

  印度的一些教義和思想派别,還有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印度經曆了數千年的,漸漸的形成了婆羅門教,這也代表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開始。婆羅門教的根本經典是吠陀,演變至今會有多少經典文獻呢?一起來婆羅門教文化中看看。

  吠陀本集

  分《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4部。這4部書又可分為兩組,前3部是一組,《阿闼婆吠陀》是另一組。《梨俱吠陀》是吠陀中最古老的本集,約在公元前20世紀末形成,但其中部分可能出現于公元前20世紀中葉;全書共10卷,收集了對于自然諸神的贊歌和祭祀禱文共1028首。《娑摩吠陀》是把《梨俱吠陀》中的絕大部分贊歌配上曲調的歌曲集或旋律集,在祭祀時用來歌唱,共1549首。

  《耶柔吠陀》的内容主要是說明在祭祀時如何應用這些詩歌,其中大多數贊歌亦出《梨俱吠陀》本集中。《婆摩吠陀》、《耶柔吠陀》出現的時間較《梨俱吠陀》為晚,大約在公元前10世紀以後。《阿闼婆吠陀》約形成于公元前10世紀前後,是巫術、咒語的彙集,共20卷,收集贊歌730首,記錄了各種巫術和咒法;它與民間信仰有着密切的關系,雖然主要記錄的是巫術、神話,但亦包含着一些天文學、醫學思想的萌芽。

  吠陀本集的漢譯名,中國古代各個時期不盡相同如三國的《摩登伽經》譯為贊誦、祭祀、歌詠、禳災;南朝宋的譯為憶力、阿他、耶訓、三摩;梁陳的《金七十論》分别譯四吠陀為娑摩夜集力(第四部名稱原缺);隋《百論疏》譯為荷力、冶受、三摩、阿闼;唐譯為壽、祠、平、術;《金光明經疏》譯為顔力(壽明)、耶樹、娑摩、阿闼(術明)。這些不同譯名,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對婆羅門教的理解。

  梵書

  說明與吠陀本集有關的祭祀的起源、目的、方法及贊歌、祭詞、咒術的意義的文集。4部吠陀本集都有各自的梵書。尚存14~15部,如《愛達羅氏梵書》是《梨俱吠陀》的梵書,《百道梵書》是《耶柔吠陀》的梵書。由于對梵書的解釋或流行地區的不同,還形成了衆多的派别。梵書的主要内容雖然是宗教儀式、神話、巫術,但也涉及到當時的社會生活、曆史和自然科學。形成年代約在雅利安人從次大陸西北五河流域漸次向東南遷移,定居在恒河和朱木那河流域以後,年代一般推定為公元前10~前8世紀前後。

  森林書

  梵書的附屬部分。因在森林中傳授而得名。它不僅包括對祭祀的儀式和方法的說明,同時也涉及到祭祀的意義,宇宙和人生的奧秘,人和自然、神的關系等哲學問題。

  奧義書

  森林書的附屬部分,也是吠陀的最後部分。它往往和森林書相混,不易辨别。它的梵文原義是“近坐”、“秘密的相會”,引申而成為師生對坐所傳的秘密教義。奧義書也被稱為“吠檀多”(意為“吠陀的末尾”或“吠陀的最高意義”)流傳下來的奧義書有200多種,一般認為成書于公元前7~前5世紀,最晚的是16世紀的作品,内容極為龐雜,且相互矛盾;其中最古的部分據考證為13種,重要的有《廣森林奧義》和《唱徒奧義》等。奧義書在很多方面已開始擺脫宗教神話的内容,以探讨人的本質、世界的根源、人和精神世界的關系、死後的命運等哲學問題。因此,有人認為奧義書的哲學思辨是和吠陀的祭祀儀式主義相對立的。

  傳承經典

  除吠陀本集、梵書、奧義書等所謂天啟聖典外,還有另一種稱作經書(契經)的傳承(聖人學者所傳承)經典。這種經典是婆羅門學者在講解吠陀時的記述或教科書。經書文體簡短,中國唐代高僧曾在中謂其“略诠意明”。

  内容大緻分為:1、法經。對四種姓的義務(法)、行為和行事等規定的彙集,後世又有解釋法經的法論;2、天啟經。祭官所司重要祭事的說明;3、家庭經。家長所司重要祭事的說明;4、祭壇經(準繩經)。對祭場、祭壇、祭火等的設置規定。以上四者總稱為祭事經,着作年代大概在奧義書之後,即公元前6~前2世紀之間或更後一些時間,另外還有解釋吠陀的吠陀輔助學,即從經書發音、詩韻、語法、字源和天文學等方面解釋吠陀的分類着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