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戲和柳琴戲,都是戲劇文化中重要的一種。不過,或許你已經了解過泗州戲,但是你知道柳琴戲是什麼樣的嗎?這兩種戲劇表現在文化上的話,會有多少差别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看看這兩種文化到底會有什麼差異。
泗州戲唱腔:
泗州戲的唱腔曲調源于當地的民歌小調、勞動号子及農民生活、勞動的音調。如趕牛耕地、婦女哭腔等,并吸收了花鼓、琴書等民間藝術形式的音調加以改造發展。泗州戲的唱腔随意性很強,講究自由無拘,要求伴奏"跟着演員的演唱走,以便于演員的發揮和創造。藝人們還把這種形式名之為怡心調。
柳琴戲唱腔:
柳琴戲的音樂唱腔非常别緻,地方特色尤為鮮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轉悠揚、豐富多彩、餘味無窮。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發揮、創造,自由地變化。怡心調是本劇種的最大特點。
泗州戲伴奏:
泗州戲在說唱時期無樂隊,形成戲曲後樂隊建制和伴奏形式也極為簡陋,隻有1-2把土琵琶,鼓佬一人,有的還由演員兼奏。民國九年之後,才有較大班(如民國20年有徐步俊帶領的大毛班在西遊樂場唱攤子戲,唱一段,收錢,然後再唱。
民國30年,淮北抗日根據地泗縣、靈璧、五河、鳳陽抗日民主政府為配合抗日宣傳,召集當地藝人百餘名,組成小分隊,演出《樊大娘送子參軍》、《全家抗日》等劇目,轟動一時)。解放以後,正式登上舞台才逐步有了小型民族樂隊。文場有土琵琶、笛子、唢呐、笙、管、二胡、小三弦等,武場有了四大件。
柳琴戲伴奏:
柳琴戲闆式大緻可分為:慢闆(又叫幽闆、澄清闆)、二行闆(又叫流水闆其中還有快慢之分)、數闆、緊闆和五字緊闆等。
柳琴戲文場;有土琵琶、笛子、唢呐、笙、管、二胡、小三弦等,武場有四大件。還運用了電聲樂器。伴奏音樂也運用了和聲、配器等技法。值得一提的是,柳琴戲的主弦樂器,從隻有兩根絲弦的土琵琶,通過改革多次研制相繼制成了三、四、五、六弦的多種高中音柳琴。
泗州戲角色:
泗州戲的角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頭、小頭、醜等幾類,其表演在說唱基礎上大量吸收民間的壓花場、小車舞、旱船舞、花燈舞、跑驢等舞蹈表演形式。
柳琴戲角色:
有自己特殊的名稱,在小頭、二頭、二腳梁子、老頭、老拐、大生、勾腳、毛腿子、奸白臉等行當中,小頭即閨門旦,二頭即青衣,二腳梁子即青衣兼花旦,老頭即老旦,老拐即彩旦,大生即老生,勾腳即醜,毛腿子即花臉,奸白臉即白面。柳琴戲的表演粗犷樸實,節奏明快,鄉土氣息濃厚,演員的身段、步法明顯帶有民間歌舞的特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