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中的五色是指食物的五種天然顔色,即白、黃、紅、綠、黑。科學家通過對多種食物營養成分的分析證實 食物的營養價值确實與食物的顔色有着密切的關系,在五彩缤紛的外衣下,一些食物蘊含着某些特定的養生保健效果。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對應五個顔色白、青、黑、赤、黃。我國傳統醫學中有一套五色配五髒的食療理論。不同顔色的食物在人體中也有不同的 功效,食物的顔色與人體五髒相互對應,合理搭配,是飲食養生的基礎。 中醫認為,青入肝、赤人心、黃入脾、白人肺、黑人腎。如果你每天餐桌上的食物都五彩缤紛的話,那就可做到營養均衡。另外,飲食時通過舌口,獲得味覺,原與視覺無涉,但五彩缤紛的菜肴,同樣能引起食欲,因此,我國菜曆來注重色彩鮮明、和諧、悅目。我們中要從古人給菜肴命名中就可以略知一二。如《山家清供》記載 采芙蓉花,去心、蒂,湯悼之,同豆腐煮,紅白交錯,恍如雪霧之霞,名雪霞羹。可以想見,這一道菜紅白相間,一定是很美的。又如《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有四色荔菜名,是用茄子、黃瓜、蘿蔔、羊肉等四色拌菜,分作四碟,呈現四種顔色,也誘人品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