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國近代十大才女 廬隐

中國近代十大才女 廬隐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15 08:06:08

  在古代,有一種說法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在當今社會,幾乎沒幾個人會苟同這句話了,很多女同胞比男同胞優秀得多,臉蛋美不是全部,有内在有才華的女性更受人尊崇。那麼大家知道我國近代都有哪些才女嗎?就讓民間故事來為大家揭曉吧!

  廬隐

  廬隐,原名黃淑儀,又名黃英,福建閩侯人,1898年5月4日生于福建閩侯縣。父親是舉人,母親是傳統女性。

  悲苦童年

  廬隐出生時,恰逢外祖母去世。母親視她為“不祥的小生物”,并且不願親自喂她,便雇一位奶媽喂養。兩歲時的小廬隐模樣不俊,身上長滿瘡疥,脾氣倔強不讨喜,不愛說話卻愛哭鬧,家人都厭惡她。奶媽看她可憐,就把她帶到鄉下,她在缺失親情的村野裡長大。廬隐三歲時,父親鴻運高照,放任長沙知縣,廬隐才被接回。父親赴長沙任知縣時,帶着廬隐一同前往。乘船途中,廬隐因想念奶媽而終日哭鬧,父親心中的怒火冒起,竟将廬隐抛入江中,幸好被一位聽差搭救,才免于一死。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5月4日,廬隐生于福建閩侯縣。廬隐降生的當天,外祖母去世了,母親因此認定她是一顆災星,把她交給一個奶媽去喂養。三歲時因為得了極重的熱病,被奶媽帶到鄉下撫養并很快痊愈。父親當了湖南長沙知縣時,她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六歲),父親在長沙去世,母親帶着她來到北京外祖父家生活。到北京的第二年,她因母親厭惡,不得入學,但卻拜了沒有進過學校的姨母為師,開始啟蒙教育。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廬隐九歲,被送到一所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慕貞學院去讀小學,信仰基督。她在那裡時腳長了瘡,幾乎使她成了殘廢;後來肺管破裂,又吐血不止。病好了,她同大夥去作禮拜,并在美國人朱太太的引導下皈依了宗教。

  清王朝被推翻以後,廬隐在大哥的幫助下,第一次開始練習作短文,并在她的拼命用功下考上了高小,不久之後又考取了師範預科,走上了求學之路。

  大學時期的廬隐,剛好經曆社會大變革的“五四”運動,這對她影響頗深。這個時期的廬隐開始把大量的目光放在女性身上。她提倡男女平等、婦女解放,并且試圖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達出來。1921年,廬隐的《一個着作家》經鄭振铎推薦,在全國最有影響的茅盾主編的《小說月報》上發表。這大大鼓舞了廬隐創作的自信,她由此正式踏上文學生涯。

  藝術特性

  廬隐的抒情性叙述不事雕飾,激切直露,同時也嫌單調,少含蓄。歎句的大量運用增強了叙事的情感容量,相對削弱了小說語言的雕塑功能。她喜穿插日記、書信,重視哀切動人的環境氣氛烘托,甚于對人物性格的刻镂,結構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她的作品離開了産生的曆史環境,就失去了一部分光彩。廬隐比任何别人都更具有"五四"性質,她的小說是純"五四"式的。

  李大钊說:“她那頑強的反抗精神是可貴的,如果用于革命多好啊!”

  在“五四”女作家中,廬隐是創作小說最多的一位。而且她的創作速度非常快,從不打底稿。所以在她短暫的創作生涯中,她以旺盛的熱情筆耕不辍,留下了大量小品文、遊記和雜文等等。

  雖然廬隐主觀上是要求前進的,雖然她具有男人的氣質,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她對現實的認識是模糊的,因此她找不到希望,最終帶着對人世間的失望而魂歸天國,去尋找她理想中的廬山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