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西南部,距成都市區23千米。是為了紀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繼任人叢帝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的一祠祭二主、憑吊蜀人先賢的最大的帝王陵冢。據《郫縣志》記載,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縣二王廟處,南朝齊明帝時時,刺史劉季連将其自灌口移建于郫。後與叢帝廟合并,成為合祀望、叢二帝的“望叢祠”。北宋仁宗康定二年,邑令趙可度将望帝與叢帝合祀,擴建望叢祠,始有今日規模。皇佑四年重修。明末清初望叢祠毀于戰火,僅存杜宇、鼈靈二陵。明末張獻忠起義時,遭受嚴重破壞。清乾隆十二年知,縣李馨“伐石表道”,“始禁樵采”,保護了二陵。清道光十五年,望叢祠重經修複,并于祠内遍植柏樹。光緒三十四年祠東建“聽鵑樓”。1984年,郫縣人民政府将望叢祠由原面積22畝擴建至88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