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公告第一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考試院(中心、局)、招生辦公室: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号)精神,我中心自2020年起,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盲文試卷《考試說明》也不再進行修訂。考生如需了解試卷結構與考試内容,可沿用2019版《考試大綱》和盲文試卷《考試說明》。
請你們通過官方微信、微博等多渠道做好輿論引導和政策宣傳工作,确保廣大考生能夠及時、準确了解相關情況。
教育部考試中心
2021年4月13日
下面将2019版考試大綱及考試說明發給大家:
2019高考語文大綱
新考點
标點意義:語言文字運用中新增标點的意義這一考點。全國卷Ⅱ考查對“引号”不同意義的理解與辨析。
新題型
理由探究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新增理由探究題。全國卷Ⅱ、全國卷Ⅲ主觀題考查探究某一觀點或現象的原因。
新要求
1.語言文字運用(1)詞語辨析 ①考查範圍擴大。一改往年隻考查成語(辨析或選用),變為考查實詞(雙音節、三音節)、短語、成語,而且都是常見、常用的詞語。②考查位置改變。全國卷Ⅱ在病句題中考查詞語的正确使用。
(2)補寫句子 滲透邏輯推斷能力。三套全國卷的第20題都采用了往年常考題型——補寫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試題都選擇了生物科普類材料。要拟寫出正确答案,除了要考慮前後語意連貫、内容貼切外,還要深谙其中的科學原理,這類題型凸顯了對考生邏輯推斷能力的考查。
(3)新聞壓縮 舊題型重新包裝。三套全國卷的第21題都考查了對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三道試題都選取真實新聞報道。試題要求提取關鍵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2.文言文閱讀材料來源更靠前。選取了“二十四史”中成書最早的《史記》,且都是考生熟知的曆史人物,體現了對教材知識的遷移。
3.論述類文本閱讀滲透課标“學習任務群”思想。全國卷Ⅰ第3題的C項,考查了文本内容與課外說法的相通性。
4.實用類文本閱讀選材範圍擴大。全國卷Ⅰ選擇了科普說明文文段。
5.文學類文本閱讀滲透整本書閱讀要求。全國卷Ⅰ的第9題,從魯迅整本書的角度,考查考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6.寫作應用文體全面呈現。全國卷Ⅰ和全國卷Ⅱ考查了演講稿、書信、觀後感,把應用文的寫作作為考查的一個方面。
2019高考數學大綱
新題型
1.設置組合型選擇題,為實現設置多選題過渡全國卷Ⅰ第11題、卷Ⅲ第12題均出現組合型選擇題,接軌新高考多選題。
2.新增雙空填空題
全國卷Ⅱ第16題填空題設置兩個空,試題難度增大,思維量加大。
新考法
1.概率統計,爆“冷”壓軸解答題中,一改導數題為解答題壓軸題的地位,全國卷Ⅰ第21題首次出現概率統計與數列交彙的試題,綜合考查分布列與數列知識,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體現知識的融合。
2.選考題考查内容調整
全國卷Ⅰ和卷Ⅲ第23題打破常規,把絕對值不等式的求解問題改為利用綜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證明不等式。
3.素材創新,滲透德智體美勞等五育
(1)全國卷Ⅰ第4題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探讨人體黃金分割之美,卷Ⅱ第16題融入金石文化,将美育教育融入數學教育;
(2)全國卷Ⅱ第13題以高鐵發展成果為背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發展,第4題結合“嫦娥四号”反映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體現對德育的滲透和引導,将數學與物理知識結合,體現不同學科間的聯系;
(3)全國卷Ⅰ第15題引入籃球運動研究獲勝概率,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體現體育教育的要求;
(4)全國卷Ⅲ第16題是以學生到工廠勞動實踐,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模型為素材命制的立體幾何試題,突出數學學科特色,引導學生關注勞動,體現了勞動教育的要求。
2019高考英語大綱
新用法
1.試題所選文章語言地道、特點鮮明,突出對詞類的活用。如,age常用作名詞,表示“年齡”,全國卷Ⅰ七選五考查其動詞用法,表示“使顯老,使變老”。
2.不影響對文章整體意思理解的超綱名詞不再給出注釋,考綱詞彙的派生詞也有增多的趨勢。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commercialize商業化;等等。
3.出現大量的地道短語和句式。如whispersupport(全國Ⅰ卷),off the hook for(全國Ⅱ卷)。
新設計
1.閱讀理解第一節中設問方式變化:以往多為完整問句形式,2019年全國Ⅰ卷中閱讀理解B篇第26題采用不完整題幹形式,該篇中有3道題對不同段落進行設題。
2.閱讀理解第二節(七選五)中選項設置形式變化:以往有半句式命題形式,2019年全國三套卷中都是整句的設題模式。
3.語用第一節(完形填空)中語篇文體變化:2019年全國Ⅰ卷和Ⅲ卷完形填空的體裁改變了多年來以記叙文為主的考查形式,全國Ⅰ卷采用了夾叙夾議、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全國Ⅲ卷采用了說明文。
4.語用第二節(語法填空)考點命制變化:考綱中的語法項目表并不包含同位語,而2019年全國Ⅰ卷考查了同位語從句的連接詞that。
新導向
1.倡導健康生活,提高健康意識。全國三套卷選用了多篇有關身心健康與和諧人際關系的文章。
2.美育悄然滲透,重視審美情趣。通過在試題情境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美育知識,引導考生關注和提高審美情趣。
3.倡導職業規劃,培養勞動意識。選取的語篇以積極工作為切入點,提倡職業規劃,宣傳勞動精神,引導考生培養勞動意識。
2019高考物理大綱
新考點
氫原子能級躍遷:原子物理中近5年未考的氫原子能級躍遷在全國卷Ⅰ中出現。
新題型
題型改變:選修3-3中第33題第(1)題,将原來5選3的選擇題改成了填空題。
新考法
1.拓寬實驗考查範圍電學實驗中,全國卷Ⅰ和卷Ⅲ分别考查擴大電流表量程和将電流表改裝成歐姆表,卷Ⅱ考查二極管在恒定電流條件下的正向電壓與溫度的關系。
2.考查内容和形式調整
電學計算中,全國卷Ⅰ、卷Ⅱ由去年的壓軸題位置25題調至24題,考查内容由電磁組合場變為單一場,Ⅲ卷涉及重力場。
2019高考化學大綱
新考點
1.手性碳
全國卷Ⅰ第36題結合手性碳的定義,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2.鋇的焰色反應
全國卷Ⅱ第26題對其進行了考查,該考點是複習備考的盲點,來源于教材,暗示要關注教材。
新考法
1.冷點凸現
(1)最大能壘(活化能) 全國卷Ⅰ第28題以金催化劑表面上水煤氣變換的反應曆程為載體考查最大能壘(活化能)。
(2)方程式正誤判斷 該知識點近幾年未單獨考查過,但屬于重要知識點,2019年全國卷Ⅱ第11題重新對其進行考查。
2.淡化題型類别
(1)綜合實驗題中出現流程圖 全國卷Ⅰ第27題以流程圖的形式考查綜合實驗,淡化工藝流程題和實驗題的分類;全國卷Ⅱ第28題結合流程圖考查有機實驗,淡化工藝流程題和實驗題的分類。
(2)電解質溶液知識與NA結合 往年兩者各自單獨命題,2019年全國卷Ⅲ第11題将二者結合在一起命題,以電解質溶液知識為主,淡化題型分類。
3.題型設計
(1)晶胞結構新穎 首次在晶胞計算考點中出現拉維斯結構,并結合對角面截圖進行設題,晶胞結構新,信息量大,考查内容較多。(Ⅰ卷第35題)
(2)離子交換法淨化水 以離子交換法淨化水過程示意圖為載體考查離子反應,首次出現這種考法,材料新,信息給予形式新。(Ⅲ卷第10題)
(3)選考題中考實驗探究 首次在有機化學基礎的選考題中考查反應産率影響因素的探究實驗,考查形式新。(Ⅲ卷第36題)
2019高考生物大綱
新考點
1.排尿反射全國卷Ⅰ第30題,素材來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19的相關内容和P20的“資料分析”。
2.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統生物數量金字塔的類型
全國卷Ⅱ第6題,素材來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96旁欄圖5-9及圖下面的問題。
3.綜合考查生物與環境和光合作用兩大主幹知識
全國卷Ⅱ第31題,結合“黑白瓶”法以實驗形式考查能量流動及相關推理計算。
4.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全國卷Ⅱ、Ⅲ第38題,兩道題均考查了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往年全國卷第38題多考查基因工程。
新題型
出現組合型選擇題:全國卷Ⅰ第2題、全國卷Ⅱ第5題,分别考查體外模拟翻譯實驗和通過實驗判定植物是不是雜合子,由常規的正誤判斷型選擇題變為少見的組合型選擇題。
新角度
1.全國卷Ⅰ第29題,改變傳統的對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的考查,要求考生驗證幹旱條件下氣孔開度減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
2.全國卷Ⅰ第32題,首次就X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進行正反交考查,側重考查考生對分離定律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3.全國卷Ⅲ第32題,不涉及常規的遺傳規律相關推導、計算,要求考生以飽滿和凹陷兩種玉米子粒為材料,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要求考生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
2019高考政治大綱
新背景
題目在選材上更多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局和中國共産黨的自身建設出發,以改革開放40多年曆程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等為背景。
1.以國家領導人的言行為載體
全國卷Ⅰ第23題依托談到的“釘釘子”精神;全國卷Ⅱ第18題依托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等。
2.以“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為載體
全國卷Ⅱ第38題依托中國和希臘“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全國卷Ⅲ第14題依托位于“一帶一路”交彙點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
3.以實體經濟發展為載體
全國卷Ⅰ第12題、第13題、第15題等,全國卷Ⅱ第13題、第14題、第15題等,全國卷Ⅲ第12題、第20題、第38題等,呈現了實體經濟發展的策略(如創新、品牌、“走出去”等)、面臨的問題等。
4.看重時間節點(周年或關鍵之年)
全國卷Ⅰ第39題依托人民政協70華誕,全國卷Ⅱ第23題依托五四運動100周年等;全國卷Ⅱ第39題依托打赢脫貧攻堅戰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全國卷Ⅲ第39題依托蘭考打赢脫貧攻堅戰等。
新理念
1.“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理念貫穿全國卷三套試題
全國卷Ⅰ第12題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22題中的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全國卷Ⅱ第20題中的鄉村振興戰略,全國卷Ⅲ第18題、第23題中的生态問題所承載的綠色發展理念、第38題中的《外商投資法》所承載的開放發展理念等。
2.“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理念貫穿全國卷三套試題
全國卷Ⅰ第39題依托人民政協70華誕考查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國卷Ⅱ第16題、第17題考查全國人大常委會、監察機關等的地位、作用。
3.“彰顯文化自信”理念貫穿全國卷三套試題
全國卷Ⅰ第19題的國産電影《流浪地球》、第20題的丹頂鶴、第40題的傳統村落,全國卷Ⅱ第40題的愛國敬業精神,全國卷Ⅲ第39題的艱苦奮鬥精神等均彰顯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2019高考曆史大綱
新要求:貫徹五育并舉,促進全面發展
1.引導考生實現人文和審美素養的提升。
全國卷Ⅱ第26題以宋代理學家程颢的詩歌為切入點,要求考生結合程朱理學的相關知識對傳統詩歌進行鑒賞,将審美活動融入試題的作答過程中。
2.引導考生領悟健康的要義。
全國卷Ⅰ第26題描繪了唐代拔河運動的壯觀場面,體現唐代崇尚力量和陽剛之氣。
3.引導考生領悟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的道理。全國卷Ⅰ第47題以全國勞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的生平事迹為素材,引導考生學會尊重勞動、尊重創造。
新時代:隐性引入熱點,曆史照亮現實
1.關注社會熱點。
全國卷Ⅰ第41題通過展現四個國家鋼産量的變化情況,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2.引入學術研究成果。
全國卷Ⅲ第25題,涉及有關絲綢之路曆史研究的新視野;全國卷Ⅱ第41題,涉及晚清海關方面稅收的近代化轉型。
新課标:銜接課程标準,落實素養要求
1.唯物史觀。
全國卷Ⅱ第34題、全國卷Ⅲ第24題都要求考生運用唯物史觀探究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的辯證關系。
2.史料實證。
全國卷Ⅱ第28題,考查考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圖的基礎上運用史料分析曆史問題的能力。
3.曆史解釋。
全國卷Ⅰ第46題阿拉曼戰役的意義等都體現了對考生曆史解釋能力的考查。
4.家國情懷。
全國卷Ⅰ第41題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現代化建設上取得的偉大成就,激發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新設計:精選情境素材,優化題型設計
1.選擇題中,減少了“為什麼”“說明了什麼”的考查,增加了“是什麼”的考查。
如全國卷Ⅱ第32題“希臘哲學的主題已轉移到”為直問式的選擇題。
2.非選擇題
第41題:題目設問由2018年的3小問變回2小問。第42題:全國卷Ⅰ第42題一反過去先下結論再闡釋的習慣,要求考生評析完材料中的觀點後再下結論,這更好地遵循了論從史出的原則。
2019高考地理大綱
新形式
小尺度區域→大尺度區域:非選擇題通常考查小尺度區域,而全國卷Ⅰ第37題考查了大尺度的區域環境變化。
新概念
導入對新概念的理解與創新運用:全國卷Ⅱ第37題出現“初級雪道”“多日度假型”等新概念,直接影響到問題的解答。
新角度
宏觀性→小切口:環境保護題多為宏觀性問題,全國卷Ⅰ、Ⅱ第44題,均以材料營造情境,在此基礎上探究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切口小,挖掘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