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内生産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标。舉個例子,假如一個國家隻有ABC三個人,A生産了一件商品作價10元賣給B,B給C又提供理發服務,收費10元,則這個國家的GDP就為20元。
2、 GDP是如何計算的?(1)生産法:是從生産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内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内生産的總産品價值中,扣除生産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産品價值,得到增加值。
計算公式:GDP=總産出-中間投入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國家隻有A一個人,A生産了一件價值10元的商品,在生産過程中A花費了5元,則這個國家的GDP為5元。
(2)收入法:是從生産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産要素在生産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産稅淨額、固定資産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計算公式:GDP=勞動者報酬 生産稅淨額 固定資産折舊 營業盈餘
(3)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産品和服務的最終去向,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淨出口三個部分。
計算公式:GDP=居民消費 企業投資 政府購買 (出口-進口)
支出法計算GDP有一個困難,那就是最終産品和中間産品之間的區别有時很模糊。所謂中間産品和勞務,指的是被作為一種投入品來生産其他産品和勞務,并被一次性消耗掉的那些産品和勞務。而最終産品和勞務指的是被直接用于消費或投資的産品和勞務。
3、 GDP和GNP有什麼區别?我們常聽到GDP和GNP的名字,但兩者究竟有什麼區别呢?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所說的"一國"指一國國民,即隻要是該國公民,無論在什麼地方創造的最終産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都應計入。
舉個例子,中國國籍的公民在美國創造的産品和勞務的價值應被計入中國的GNP中。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所說的"一國"指一國境内,即隻要是在該國領土上,無論哪國人創造的最終産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都應計入。
舉個例子,美國公民在中國領土上創造的産品和勞務價值,應被記入中國的GDP中。
國民生産總值=國内生産總值 來自國外的淨要素收入=國内生産總值 生産稅和進口稅扣除生産、進口補貼(來自國外的淨額) 雇員報酬(來自國外的淨額) 财産收入(來自國外的淨額)。
4、 GDP有什麼局限性?1、 GDP不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變化
GDP隻能反映一年内社會總财富的增量,但是人民生活水平主要取決于個人财富的存量,而不僅僅是當期新增的财富,加之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問題,必定會有部分人無法享受GDP增長帶來的大量财富增加。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拼命加班,創造了巨額的GDP,但是卻沒有時間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因此GDP并不能代表個人的幸福水平。再比如,醫療服務作為國民健康的一種保障,我國GDP雖然飛速發展,但是由于産業不均衡、地域不均衡,部分地區仍然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因此GDP的增長不能代表全民醫療水平的變化,也不能代表人民生活水平調高。
2、 GDP不能反映資源環境的變化
以我國為例,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GDP的增長同時帶來了一定的環境惡化。過度的砍伐樹木、開采礦石,使得沙塵暴、泥石流、山體滑坡頻發;企業生産帶來的污水、廢氣、廢料也污染了河流、空氣和土地,對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影響。因此GDP的增長并不可以完全反映其背後的資源環境成本。
3、 GDP不能反映區域差異
GDP衡量的是一國的總體經濟狀況, 但它卻無法反映地區之間的差異。像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區的發展并非十分均衡,依然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從一國角度來看,我國GDP增長速度很快,國民的生活水平也應與之成正比提高,但是現實情況并不是這樣,在高的産出之下,有些地區的溫飽問題仍未得到完全的解決。此外, GDP也無法反應一個國家的财富分配情況。GDP的增加隻能說該國國民的平均福利有所提高,但由于分配的不均衡,每個人福利提高的水平是存在差異的,這時候隻參考GDP這一指标顯然不合理。
五、GDP和我們生活有什麼聯系?
也許有人認為GDP隻是一個宏觀經濟指标,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遠。其實不然,GDP家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GDP反映的是經濟增長成果,GDP增長了,說明生産成果增多,企業生産規模擴大,有助于吸納就業,百姓收入水平随之增加,國家稅收也會增加,用于社會公共事業發展,最終惠及民生。GDP作為一個核算指标,為國家制定宏觀經濟發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據。例如,通過計算消費占GDP的比重,了解消費率的變化,當消費率偏低時,政府将調整社會财富分配政策,通過增加居民收入,鼓勵居民消費,從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用GDP與常住人口可以計算出人均GDP,将人均GDP轉換成美元後,可以進行國際比較,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六、名義GDP和實際GDP首先,名義GDP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既定時期國内總産品和服務的價格總和。實際GDP是指在相同的價格或貨币值保持不變的條件下,不同時期所生産的全部産出的實際值。專業術語有些晦澀難懂,下面來舉個例子。
如一個國家隻生産A商品,第一年産量100件,單價5元,則第一年GDP為500元。第二年産量120件,單價10元,則GDP為1200元,同比上年GDP增長了140%,這就是名義GDP。我們知道GDP是商品(服務)數量x單價,因此推動GDP上漲的因素有産量擴大和價格上漲,而我們關心的也就是真正衡量國家經濟水平的是生産力,也就是産量因素,因此計算實際GDP時要排除價格上漲因素,這樣就能真實反映因為産量的增加和生産力的進步帶來了多少GDP增加。因此,計算實際GDP時我們往往需要一個基準價格,也就是可比價格。繼續上面的例子,我們以第一年的價格作為第二年的可比價格,則第二年的GDP為5x120=600元,因此第二年GDP增長率為20%,這就是實際GDP。
對于我國來說,計算2019年GDP時用的是2015年的可比價格,也就是用2015年的價格乘以2019年的商品和服務總數,算出2019年GDP約100萬億人民币。但并不是說這個基準一旦确定就不會更換,而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一次,以便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适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