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曾經流行過很多讓人忍俊不禁的詞語,比如人們在調侃或者鄙視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會說一句“二貨”“這貨……”,這些都是口語,當然如果是寫在劇本或者文學作品中,也會“書面化”,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充滿了新鮮的網絡詞彙和口語。嚴格來說,“二”也不算個貶義詞,看用語者的語氣了。說自己二的不稀奇,可是把自己當“貨物”運輸的頭回見。
眼下,我們社會面臨了一種困局,一邊是安全生産(運輸)大于天,另一邊是民衆打車難出行難。即将過去的8月份,共有8個台風生成,4個登陸我國,其中3個台風沿華東地區北上,7月-8月的北方受到副高異常北移的影響降起潑瓢大雨。于是,稀奇的事情就開始這麼上演了。話說那日暴雨傾盆,堪比依萍找他爸拿錢那次;天氣原因更是加重了打車難的困境。7月16日下午,宋先生和朋友在海澱區蘇州橋附近,同時打開滴滴出行APP,分别叫快車和出租車,将近20分鐘仍無車接單。考慮到暴雨将至,他們隻好乘公交轉地鐵出行。
一名名叫“Tomato”的網友稱“早上起來暴雨,滴滴和曹操都打不到排号127位,直接叫了個貨拉拉,師傅來了問我貨呢,我說沒錯,我就是貨。”
很多人在趕時間打不到車的情況下,用過貨拉拉出行。有網友說,大下雨的怎麼都打不到車,下了貨拉拉,30秒接單。北京市強先生告訴記者,他在通州區從八裡橋到大甘棠村,用滴滴叫車無人應答,就用了貨拉拉叫車。經過和司機商量,他們用拉貨價格計費,18公裡,花費大約55元。貨拉拉回應稱,貨廂載人是嚴重違規行為,一直嚴厲禁止貨廂載人、人貨混裝的用車方式。随後,貨拉拉官微發表了一篇《對不起,這單我不接》的聲明文章。
滴滴順風車風波後,行業形成共識,未來的平台将要承擔更多責任。與責任并行的背後,是平台治理的強化,提高司機準入門檻、控制訂單量成為必然。著名主持人曾經對滴滴相關負責人進行過專訪,提問“滴滴是不是黑車”“有沒有存在将黑車合法化”等問題,措辭犀利,問題尖銳。一直以來,網約車平台均表示,乘客對司機的評分與其收入直接挂鈎,分數過低會影響派單和補貼。但是,在合格網約車司機運力缺乏的情況下,滴滴弱化了監督機制。多名用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反映,在面臨投訴時,滴滴客服很大程度上都偏向了司機,以至于乘客的權利被忽視,訴求無法得到滿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