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春天是養蠶的季節。每到這時候,我常常想起母親來。解放前,我們家很窮,母親就靠養蠶換點兒錢,給我們姐弟倆交學費。我們家門口有幾株桑樹。春天一到,桑樹剛發出新芽,母親就照例拿出幾張蠶種來。每張蠶種不過一尺見方,上面布滿了比芝麻還小的褐色的蠶卵。等桑葉長到榆錢大小的時候,蠶種上便有許多極小極小的蠶在蠕動。蠶的生命就是這樣開始的。母親微笑着,把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裡。匾裡已經撒了一層剪成細絲的嫩桑葉。這是母親帶着我從桑樹上摘來的,擦得幹幹淨淨,剪得又細又勻。蠶一天天地大起來,桑葉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來。等蠶長到半寸來長的時候,小匾換成大匾,就開始喂整片的桑葉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葉采回來,母親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葉擦幹,再輕輕地均勻地撒在匾裡。蠶越來越大了,待在一個匾裡太擠了,就分成兩個匾,再分成三個匾……匾一個又一個地增加着。母親帶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間屋子打掃得幹幹淨淨,當作養蠶室,把七八個匾都搬了進去。每天深夜,母親總要起來添桑葉。我一覺醒來,常常看見母親拿着燭台去喂蠶。閃閃的燭光照着她那帶着皺紋的慈祥的臉。推開養蠶室的門,立刻傳來一片沙沙的聲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蠶在大口大口地吃桑葉。那些日子,采桑葉的擔子就落在父親的肩上。父親用很大的桑剪把桑葉連枝剪下來,成捆地背回來。蠶快“上山”了,母親一夜要起來兩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來幫忙。母親把蠶沙大捧大捧地從匾裡清出來,姐姐把桑葉大捧大捧地放進匾裡。我用簸箕接蠶沙的時候,總看見母親的額角上滲着汗。蠶“上山”了。它們被捉到用一束束麥稈紮成的“山”上。幾天以後,“山”上結滿了白的黃的繭子。母親一面摘繭子,一面輕輕地對我和姐姐說:“孩子,上學得用功啊!這學費可來得不易呀……”我擡起頭,看見母親的兩鬓又添了一些銀絲。
2、《春蠶》是茅盾寫于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的一篇反映農村生活的優秀短篇小說,通過描寫老通寶一家人的悲劇命運,來展現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沖突和矛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