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食物中毒症狀及解決辦法?近日,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了多位食物中毒的患者急診科醫生、心血管危重症學組副組長趙鐘烈表示,春季三四月份潮汕地區溫暖多雨,特别是回南天,容易滋生病菌一方面,春季是多種有毒植物、毒蘑菇生長出現的季節,錯誤甄别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另一方,面春季很多食物容易受潮黴變,産生黴菌毒素,食用後也會導緻中毒常見黴變食物如:花生、大米、豆子等糧食,糧食加工成的糕點、饅頭、面包,香菇、木耳、紅棗等幹貨,水果(尤其是甘蔗)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各種食物中毒症狀及解決辦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了多位食物中毒的患者。急診科醫生、心血管危重症學組副組長趙鐘烈表示,春季三四月份潮汕地區溫暖多雨,特别是回南天,容易滋生病菌。一方面,春季是多種有毒植物、毒蘑菇生長出現的季節,錯誤甄别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另一方,面春季很多食物容易受潮黴變,産生黴菌毒素,食用後也會導緻中毒。常見黴變食物如:花生、大米、豆子等糧食,糧食加工成的糕點、饅頭、面包,香菇、木耳、紅棗等幹貨,水果(尤其是甘蔗)等。
因此,趙鐘烈提醒市民,儲存食物要注意通風、防潮,可早晚關窗、懸挂幹燥劑等;已經黴變的食物,不要再食用;毒蘑菇、未煮熟四季豆和豆漿等是導緻食物中毒最為常見的罪魁禍首,市民要注意甄别,避免食用。
“中毒的病人就診的時間越短越好。”趙鐘烈還提醒,如果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或其他食物中毒的現象,需盡快送醫就診,及時清毒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他給出了最容易在春季引發食物中毒的四種食物。
四季豆、豆漿須煮熟再吃
我國目前已知食用蘑菇種類有700多種,其中毒蘑菇多達190多種。在潮汕地區發生的蘑菇中毒事件中,最常見的緻毒菌是灰花紋鵝膏菌、俗稱的“白毒傘”,大量生長于廣東春季溫暖多雨的三四月,特别是在潮濕溫暖的回南天後更易生長,五月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現。
食用毒菇中毒者部分緻死率高,其中具有肝毒性的鵝膏菌屬品種中毒後死亡率高達80%。由于多數毒蘑菇與無毒食用菇沒有明顯區别,僅憑肉眼難以甄别,而誤食毒蘑菇導緻的中毒大多症狀嚴重,死亡率較高,因此,建議市民不要随意采食和購買陌生的、從未食用過的野生蘑菇。
趙鐘烈告訴記者,在急診的多位食物中毒的患者中,食用未煮熟的四季豆或豆漿引發中毒的患者占大多數。他解釋,生四季豆、生豆漿都含有皂甙,食用後會強烈刺激消化道。若加熱不徹底,食入的皂甙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刺激性,可引起充血、腫脹和出血性炎症,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症狀,還可抑制蛋白酶緻甲狀腺腫等毒副作用。因此,烹調四季豆、煮豆漿務必要煮熟煮透再食用。
發芽馬鈴薯不要食用
未成熟馬鈴薯和發芽馬鈴薯含較高濃度龍葵堿,又稱馬鈴薯毒素,特别是發芽馬鈴薯,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龍葵堿含量高達0.3%—0.5%。研究發現,食用0.2克—0.4克龍葵堿即可引起中毒,一般在食用數小時内即出現咽喉部瘙癢、燒灼,上腹部燒灼或疼痛,并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食物中毒症狀。
專家對此提出建議,一次購買馬鈴薯不宜過多,存放在通風處。發芽多、皮肉變色的馬鈴薯不要食用。
趙鐘烈特别提出,對有用藥材泡酒或煲湯飲用習慣的廣東人來說,因誤挖鈎吻根系或混入鈎吻根系的樹根而引起中毒的案例不時發生,其中以五指毛桃為典型例子。
記者了解到,五指毛桃是廣東省居民常用于煲湯的中草藥,具有祛暑、化濕的作用。而鈎吻(斷腸草、大茶藥)全株有劇毒,誤食者輕則呼吸困難,重則緻命。因兩者根莖的形狀相似,容易誤采、混淆。
趙鐘烈提醒市民,切記不可自行采食不明野生植物,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中藥材;在自制藥酒和利用中藥材煲湯前,一定要從正規渠道購買,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鈎吻(斷腸草、大茶藥)、烏頭、附子等中藥材都有十分強烈的毒性,容易與其他中藥材相混淆,應嚴格辨别區分,嚴禁使用其來泡制酒。
南方日報記者 王涵琦
通訊員 鄭瑞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