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秦始皇以前的文字

秦始皇以前的文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0 00:07:49

差異大是顯而易見的。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文字 所做的貢獻毋庸置疑,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及口耳相傳的代際鴻溝,有效地記錄了人類的早期文明活動,使人類擺脫了原始的蒙昧狀态。

後人也可以通過傳世的典籍史冊,與曆史人物隔空對話,延續文明的傳承。

01 文字的起源

1. 早期符号

《周易·系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

秦始皇以前的文字(秦始皇書同文之前)1

在人類社會早期,并沒有産生特定的文字,各部落為了延續自己的文明,首領或祭司會将本部落的風俗習慣以及所發生的重要事件通過結繩的方法記錄下來,繩子的長短、粗細、不同距離和大小的結都有其特定的解釋,由此部落的文明得以傳承。

而後,随着人類社會活動範圍的擴大,“結繩記事”因難以滿足日益複雜的生産需求而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為便捷的早期文字符号,比如陶文、刻符。

秦始皇以前的文字(秦始皇書同文之前)2

譬如在距今約6000多年前的陝西西安半坡遺址中,就出現了刻在陶缽口沿上的文字符号;而在山東大汶口文化的遺址中,也有陶文的身影;而江蘇高郵出土的,刻在陶盆上的“高郵陶文”,也比甲骨文早了一千多年。

2. 原始文字

随着社會生産力的發展,社會體系也随之而初具雛形,早期的刻符陶文難以滿足生産生活需要,促進了原始文字的誕生。

而我國出現的最早記事文字,最早可追溯到殷商以前,相比于早期的刻符陶文,原始文字更為複雜,最主要的區别就是原始文字的外形上保留了“書畫同源”的特色,這一文字是由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發現的,将其命名為骨刻文

殷商時期,人們迷信鬼神,故而在做某件事情以前,都要去找巫師進行占蔔,以問吉兇,而占蔔最主要的工具就是龜甲或者獸骨,因為占蔔活動的興起,原始的文字符号再一次得到發展,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文字的圖畫性逐漸減弱,而符号性得到增強,“甲骨文”得以問世。

秦始皇以前的文字(秦始皇書同文之前)3

因為最早用作占蔔,故而我國目前發現的甲骨文内容涵蓋了三千多年前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天文曆法、世系家族以及社會習俗等各方面的内容,十分豐富。

商周時期是青銅文明最為燦爛的時候,青銅器成為主要祭祀器具,人們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大多會将其曆史功績鑄刻在青銅器上,因為周朝時期銅也稱為金,所以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被稱為 “金文”。

秦始皇以前的文字(秦始皇書同文之前)4

02 春秋戰國時期文字的演變

春秋時期,周天子大權旁落,各諸侯國之間争霸不休。

這種較量,從軍事硬實力的對決開始,而在這一過程中,軟實力的對抗也漸漸被擺在明面上,即在原本相對統一的文字上開始魔改,緻使原本同宗同源的文字在不斷地征戰之中而各自演變,産生差異。

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這種差異更甚。

何琳儀先生在《戰國文字通論》一書中以“橫向分國、縱向斷代”的思想,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各國文字分為了五個大類。

秦始皇以前的文字(秦始皇書同文之前)5

1. 繼承西周傳統的秦系文字

秦系文字基本承接了西周晚期的原始版本,并未做出什麼大的改變,其主要特點是筆畫細勻勁健。

2. 韓趙魏三國使用的晉系文字

晉系文字最主要的特點是字體修長,寫法闆正,筆畫纖細犀利。

3. 燕趙兩國使用的燕系文字

燕系文字因地處北方,在發展的過程中受燕國人豪爽、果敢性格的影響,用筆流暢,結體疏朗,字體兼具了雄渾和率真兩種不同的風格。

4. 齊魯兩國使用的齊系文字

相比于其他幾系的文字,齊系文字在結構中多有變化,異體字繁多,裝飾筆畫醒目,字體由方整轉為修長,結體秀麗,精勁而謹言。

5. 楚國使用的楚系文字

楚國人大多是在竹簡上記事,受浪漫主義思想的影響,風格自由奔放,文字相對來說比較飄逸,字體颀長, 基本具備了書法的靈魂。

除了以上的五系文字之外,還有字形細小、風格婀娜妩媚的中山系文字。

從上述幾個文字體系就可看出,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的文字差異是非常大的,若是各自為政,彼此獨立制衡的時候倒沒有太大的影響。

秦始皇以前的文字(秦始皇書同文之前)6

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形狀各異的六國文字并存,難免加劇社會矛盾的尖銳化,進而影響到政令的廣泛推廣。

03 秦始皇統一文字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在治國理政方面迎來了新的挑戰。那就是七國之間文字不通,以至于秦始皇的诏書發到桂林一帶之時,當地根本沒有人能認識,這極大的阻礙了政令的推行和統一,故而秦始皇下令“書同文”,以小篆為标準文字,全國通用。

秦始皇以前的文字(秦始皇書同文之前)7

書同文政策的頒布,對于中華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首先是保證了政令的正常推行,促進了多民族國家政權的統一與穩定。

其次是打破了七雄之間的文字壁壘,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社會生産活動,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因文字、地域、風俗習慣而引發的諸多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最後是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文化融合,進而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使得人類的文明得以延續。

04 小結

盡管曆史上對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大興土木、焚書坑儒固然是秦始皇暴政的體現,但他結束了東周到戰國時期的長期混戰局面,而後推行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币、統一度量衡更是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融合以及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總基調。

即便是秦朝二世而亡以後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裡,也依舊能看到秦朝封建政治格局的影子。

參考資料:

《戰國文字通論》——何琳儀

《戰國文字域别特點考察的原則之探讨》——蔣詩堂

《古文字學導論》、《中國文字學》——唐蘭

《史籀篇疏證序》——王國維

圖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本賬号予以删除。

未經本賬号允許,不得轉載内容或将文章發布于其他平台,謝謝!

#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