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指令
在生産過程中,比較常見的計劃指令是加工單和派工單,二者的區别是什麼?
面向物料的指令:加工單 (需要加工什麼?什麼時候需要?)
面向工作中心的指令:派工單 (需要你做什麼?什麼時候做?)
-加工單-
加工單或車間定單是一種面向加工件說明物料需求計劃的文件。
工序的優先級主要根據MRP計劃産出的日期(這裡要考慮提前期和計劃投入)
加工單和工藝路線報表相似,在工藝路線文件基礎上增加了:
其他都是工藝路線文件本身定義的數據,如工序和工序對應的工作中心,額定工時(5種作業時間)以及相應的工裝和工具等。
-派工單-
派工單又稱調度單,是一種面向工作中心說明工序加工優先級的文件,說明某個工作中心在某一時段或時期内要完成的生産任務。
說明該工作中心物料的狀态:哪些正在加工,哪些排隊等待,哪些還未到達,什麼時候加工,什麼時候完成?什麼時候需用(加工單日期)?上一道工序(工作中心)是什麼?下一道工序(工作中心)是什麼?
加工單和派工單的關系
一個加工單包含物料加工的所有工序(經過的工作中心),加工單會将具體的工序任務指派到每個工作中心,形成派工單。
一個工作中心,可能對應不同加工單的工序,接收來自不同加工單的派工需求。所以它們之間是一個多對多的關系。
(就好比一個采購商要從不同的供應商手裡采購,每個供應商又給不同的采購商供貨)
在生産過程中,不同加工單的工序任務在會某一時段都指派到某個工作中心,那麼該工作中心就需要對這些來自不同加工單的工序任務進行優先級排序,也就生産調度。
反饋信息
反饋信息主要包括工序跟蹤報告和完工報告,二者的區别是什麼?
工序跟蹤報告:面向物料
完工報告:面向工作中心
工序跟蹤報告
工序跟蹤報告也稱為加工單執行狀況報表或工序狀态報表。(描述某個物料在生産過程中所有的工序和對應的工作中心當前對期量需求的供應生産狀态)
工作中心完工報告
完工報告主要包括所有指派到當前工作中心的工序任務完成情況。
(這裡就是從兩個方面來說明實際生産的完成情況,一是從物料的工藝路線-工序來追蹤生産情況,二是從工作中心來追蹤生産情況)
模式抽取
就好比一個軟件項目需要不同的人來協作,可以從項目的角度來追蹤項目完成情況,每個人可能同時負責處理不同項目指派的任務,也可以從單個人對這些任務的完成進度來追蹤,從整體來說,二者其實等價的,也是同一件事情,隻是從需求和供應的兩個角度而已。
所以計劃調度就兩張表:一張任務需求表-以項目角度來分派需求,另一張是供應表,以工作單位角度來追蹤完成情況
需求是貫穿整個流程的,ERP系統在設計模式基本都是按照統一模式來設計的,這些基礎理論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從中抽取它的設計模式:指令和反饋(分别從需求和供應兩個角度來說明,也就是4個部分)
然後應用到不同的業務場景中:
比如應用到銷售中:
根據銷售計劃來指派具體銷售期量工作(需求任務list)
具體落實到每個銷售人員的任務列表(接收來自不同指派的任務list)
反饋方面也是一樣
從需求的角度來跟蹤任務的指派和完成情況
從某個個體的角度來跟蹤所有不同指派源的任務完成情況
這裡的需求單位也可以先進行細分和計劃(不一定非要是項目,也可能子系統,功能點,業務流程組或某個業務流程,具體看任務劃分的原則),然後再将每個單元需求所需要的任務進行指派。
工作單元根據實際情況劃分,确定每個計劃任務要指派到具體的工作對象上。
所有的問題都是供需問題,首要解決的就是供需矛盾,在管理方面如果嚴格按照數據化管理,忽略了人的因素,強行提高效率和産能,就可能導緻損失人的積極性,産生供需矛盾,所以在一張一弛之間要需求平衡,比較穩妥的方案是:采用鼓勵政策:即你不按管理體系來,也可以,如果你按這個體系來,就給予獎勵。
這種矛盾在實施ERP的過程中比比皆是,也是很多企業實施ERP遇到的較大阻力之一,所以施行的政策一定要柔和和人性化。
其次适應性需要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們搞軟件總想一次性搞到最好,最後客戶拿着手冊都用不了。所以軟件行業很難具有普遍性,而是目标針對性和專業性。
很多時候系統化也是從傳統方式到集成管理方式的一個小型的體制改革,會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所以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說白了,就是道與法的平衡。(通常在施行方面,管理人員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你不要以為他們是對立的,實際上他們是一緻的,這是個心理學和管理學的方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