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 體系?“得語文者得高考,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對于其他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學生一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涉縣教體局“大語文”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正是對這一問題的科學作答,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大語文 體系?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得語文者得高考,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對于其他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學生一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涉縣教體局“大語文”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正是對這一問題的科學作答。
讓教師讀起來、寫起來。教師的語文素養高低決定了學生語文素養的高低。一個不會講、不敢講,不會寫、不敢寫的教師,很難培養出既會講又敢講、既會寫又敢寫的學生。因此,提升教師語文素養是全面實施“大語文”戰略的重中之重。我們重點抓好“三個關鍵”:強化閱讀。根據各學段教師的成長需求,我們分别給學前段、義務教育段和高中段教師推薦了閱讀書目,規定教師在學年内必須完成閱讀任務;定期舉辦教師讀書沙龍,讓教師講故事、談體會、寫心得,增加知識儲備,提升人文素養。強化書寫。各級各類學校設置了教師練功台,一周一内容,一天一練功,每位教師都能寫一手漂亮的中國字;每學期舉辦教師基本功大賽,将讀、講、誦、寫等語文素養要素緊密結合起來,确保教師既寫出漢字的神韻,又寫出人文的底蘊。強化研究。依托“三雙教研”機制,分學段成立語文名師工作室,緊緊圍繞如何提升學生書寫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全面提升教師語文素養提供了理論支撐。
讓學生讀起來、講起來。學生不會讀、不會講就不會寫、不敢寫。隻有口頭表達流暢、準确、生動,書面才能下筆有物、下筆有情。我們重點抓住“三個重點”:抓館藏建設。全面加強圖書館建設,豐富藏書種類,切實提高圖書的利用率。同時,各學校充分利用走廊設置圖書漂流角,讓學校目之所及都是圖書,可用空間皆為閱讀天地。抓考核引領。各學校以語文課程标準規定的閱讀篇目為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節假日時間,結合教學内容向學生推薦優秀書籍,确保學生課外閱讀量小學階段不少于145萬字,初中階段不少于260萬字,高中階段不少于150萬字,進一步增強學生閱讀庫存。抓全員講誦。學前、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黃金期,我們組織語文教研員和一線優秀語文教師編制了《講故事評分标準》,分幼兒組和小學低、中、高四個階段,從主題内容、表達能力、精神風貌等維度進行全面考核,形成了全員講誦的良好局面。
讓課程多起來、熱起來。長期以來,語文素養培養陣地局限于語文課堂,載體不豐富、展示不充分。為使語文素養貫穿育人全部活動中,“大語文”戰略堅持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為學生成長奠定基礎。我們重點抓住“三項管理”:優化課程管理。加大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力度,在各學科教學中強化語文工具性、基礎性特性,融貫于全程育人之中;加強閱讀、寫作、書法等校本課程的開發,擴充學生語文知識廣度;開設講解、主持、演講、采訪、論辯等文學課程,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高度。固化課時管理。固定班會、課前10分鐘、國旗下講話、大課間集訓等時間節點内容,組織學生開展各類活動。有時間就讀,有空間就寫,構建無縫隙式語文素養提升框架。強化活動管理。建立研學旅行、漢字聽寫大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等活動長效機制,豐富活動内容,加大活動頻次,切實提升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中國教師報》2019年08月21日第15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