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譴責小說的《老殘遊記》,其作者劉鹗是晚晴的一位奇人。
劉鹗和山東濟南頗有淵源。
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劉鹗為繪制《豫直魯三省黃河圖》來到濟南,住在西巷北首的陶宅。
光緒十七年春,山東巡撫張曜調劉鹗為“魯河下遊提調”,劉鹗舉家遷居濟南,先住在小布政司街,後住英武街。張曜去世後,他又協助繼任的巡撫福潤,直到光緒二十年才離開濟南。
劉鹗像
劉鹗寓居濟南期間,除了從事治黃等事務性工作外,也深入考察濟南風情,泉城的自然美景和風土人情,為劉鹗創作《老殘遊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老殘遊記》故事發生的背景基本上都在山東,小說對泉城濟南的描述更是随處可見,惟妙惟肖,所以山東人都喜歡劉鹗。
劉鹗的譴責小說《老殘遊記》
除了文學成就之外,劉鹗更是個百科全書式的通才。
他少年學醫,和老殘一樣曾懸壺濟世。此外他精于考古,在算學、音律、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被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
但這位在清末以譴責小說名聲大噪的學者,在當時卻被認為是不折不扣的“漢奸”,并因此而客死異鄉。
在列強入侵的晚清大變局中,許多人都在思考着國家中興富強的出路。
劉鹗經過調查認為,衰敝的清政府可以借用外國資本興辦實業,築路開礦,使民衆擺脫貧困、國家逐步富強。
他的觀點看似合情合理,但因為過于超前,在當時并不為民意所容。
後來劉鹗參與山西煤礦開采事宜,便嘗試以開采收益作抵押,引入外國資本擴大生産規模。但他的做法,遭到了當地窯主們的激烈反對。
窯主和山西籍京官交結串聯,競相彈劾,義憤填膺地指責劉鹗出賣國權,是不折不扣的漢奸。
而當時正是仇外氣氛活躍、朝廷保守派當道的敏感時期,所以支持劉鹗的山西巡撫胡聘之被勒令提前退休,而劉鹗本人則被開除公職。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清廷對西歐諸國宣戰,八國組成的聯軍占領北京城,劃區而治。
北京居民不僅要面對侵略者的燒殺搶掠,還要忍受缺糧而饑餓威脅。
劉鹗在外地聞訊後,于當年八月冒險北上。抵京後,積極參與到饑民救濟和議和斡旋中。
當時京城市場上沒有糧食出售,劉鹗便從上海購進糧食再由海路運至天津,再經過陸路運達北京。
他還創辦平粜局,一面粜(賣米),一面赈(赈濟)。當時俄軍占領了北京的太倉(京師用來儲藏糧食的官方倉庫)。
俄國占領軍對外宣稱,因太倉内老鼠肆虐,要舉火焚燒倉庫。
劉鹗便緊急聯合其他赈濟團體籌集資金,将太倉内的存米全部買下,救了許多饑民的性命。
不料這後來竟成為劉鹗“盜賣太倉官米”的罪狀證據。劉鹗因而被流放到迪化(今烏魯木齊)。
在迪化期間,劉鹗住在城内一座寺廟的戲台底下,貧病交加,僅靠為人治病度日。行醫之餘,他和當地文人墨客詩文唱和,留下許多精彩的故事。
宣統元年(1909年)的七月初八,52歲的劉鹗突患中風病逝于迪化。3年後,那個多次冤枉他為漢奸的清王朝,在暴風驟雨的革命浪潮裡,也走向了滅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