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雜談#
淺談一下《無名》說說我的看法:
開頭梁朝偉飾演的特工,在審訊黃磊演的投降者時,第一個分鏡頭用得很好,誰占上風的時候通過背影誰壓住誰、單人特寫、單人側面特寫就能看得懂。這個場面有一個很順滑的平視推鏡頭,推向黃磊,好像是談判成了。(劇本蠻有辦法拉懸念,後面就知道走狗永遠不被信任必須除掉。)鏡頭推向他實際是火力直面推向他
(隻是我不理解中間一個毫無意義的左右鏡頭翻轉,窗外并沒有重要的東西…我懷疑是穿幫了,兩條拼接一起的…)
電影張弛節奏非常好,有審問、就有無聊的玩樂;有戰争,就有過後的漫談;有逼宮,就有愛情的裝點…(其實這個非常重要,套圈子埋伏筆,都是過年花會套娃似的,神不知鬼不覺:對于觀衆來說不友好的一點,但我覺得多看幾遍很值得把玩,豆瓣差評這麼多也可以理解)
其中最最重要的,是把藝術品和諜戰片結合在一起:開頭特工結束了沉重的訪問,就有日式美學進來開始裝點(格子紗窗、配黃色暖光、進去就是藝妓們穿着和服在一絲不苟地彈琴);廣州戰敗之後,就又有碧綠色的草坪、柯基屁股一樣的小自行車播報惡劣的新聞(好像進入哪個宮崎駿電影一樣),然後是某條列車上看到外面,四邊黑的,畫面模糊的,好像老式跳幀閃爍熒幕。最後想勒死梁朝偉飾演的特務,也是借了超現實主義名畫,臉上罩着一層又一層的布,想要保持清醒的瘋子畫的。甚至重要關頭“大難臨頭各自飛”,還要出鏡讨論,好像和平的隻有那工整的一格一格沒捅破的紗窗。
(雖然是真得很能反應當時租賃界的荒謬生活,但關于把藝術糅合進政治裡面,我也持保留意見,諜戰片本身就已經是藝術,不需再加層濾鏡,很沒用且不恰當。具體為什麼我不展開來談,按照木心先生說,太“那個”,我要是鍵盤俠也減分。)
廣州戰敗那個場面,鏡頭是俯瞰一切的、散亂而壯觀的、壯闊的、棄兒一樣的,非常“法國新浪潮”。借來的,借的好。水泥工們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水泥漿一個個塑成人偶,張着大眼睛吐氣都不帶吐的,非常魯迅,借的好(當然也後來被某些素描家演繹地非常的“那個”)。
場景來說,經常有在牢獄之中,分不出誰被監禁,誰是監禁者的,預言式的,也給劇情加分加buff的,畢竟深藏特務的工作,就是監禁自己。還有個鏡子用得特别好!王一博飾演的深潛伏者,看着他訂婚過、卻因為他表面工作唾棄他的未婚妻,是先看看鏡子裡的自己、鏡子裡的她,再直視她的:鏡子裡的他是假的,他動不了,就是老龍困獸,等時間卻挨不下去的;但她的未婚妻坦坦蕩蕩的,不看鏡子裡的他,隻看自己,表裡如一的,看“未婚夫”倒是橫沖直視的,她沖、單純、沒铠甲
小動物是有略微嘲諷,但是用處比較小心眼了:叫“羅斯福”的“走狗”,照顧不到的小狗不如讓它去死了,日式粉墨登場的小綿羊,結果被日本自己人煮了,“純潔”的“公爵”也死了。
聲效…過于宏達了。燈光不錯,真得有學到王家衛,借用得也不算太過分。細節挺多:尤其手上、衣服上沾的一點點血漬,想洗幹淨,拼命搓,死命洗不幹淨的(這個巧妙,我大肆鼓掌)
但總體來說,導演小心眼,不愛惜羽毛…
原因不說了,他還有路要走,鼓勵。
藝術技巧上8.5/10有的,整體6/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