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又稱太陰、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拟的一顆與歲星相對并相反運行的星。後來太歲演變成一種神祗信仰,為道教神明的尊稱,又稱太歲星君,或者歲君。中國古代把木星叫做“歲星”,用它來紀年,因為已經知道它的公轉周期近于十二年,于是假想出一個同樣軌迹但運轉方式相逆的星體運行在木星軌道上,這個假想中的星體,就叫做太歲,天幹地支亦随太歲運轉演化而出。每年木星到達地球上的某個方位,便會加強這個方位的引力,太歲是随年分而改變的。木星每年行經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稱。傳說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太歲某一年在某一方,這一方就不能動土搞建築,否則觸犯了太歲,就會招來災禍。因此興建工程等要躲開太歲的方位。太歲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就在哪個方位的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另外,據道書記載,六十年裡的每一年之中,天上都會派一位神仙出來值年,他負責掌管這一年人間的福與禍,也掌管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禍福,老百姓尊稱這些神仙為值年太歲。六十年就有六十位太歲,所以統稱為六十甲子神。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年庚對沖者,則叫沖太歲。無論是哪一種,在那一年裡必定百事不順、事業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因此務必要拜奉太歲星君以保平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