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挂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後,曆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挂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衆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挂,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着觀燈的群衆。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制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