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範仲淹①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适②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③,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④以水沃面。往往饘(zhǎn)粥⑤不充,日昃⑥ 始食,遂大通六經⑦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明臣言行錄》
【注釋】
①範仲淹: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考中進士。
②适:古時指女子出嫁。再适,改嫁。
③世家:家世。
④辄:就。
⑤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是指喝不上。
⑥昃(zè):日偏西。
⑦六經:儒家的六部經典著作的總稱。
【譯文】
範仲淹兩歲時,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長大後,知道自己的出身家世,傷感不已,哭着辭别母親,離開家到南都進入學堂讀書。不分日夜刻苦學習,五年以來不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有時候夜裡發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臉,經常連頓稠粥都吃不飽,每天要到太陽偏西才開始吃飯。就這樣,最終領悟六經的要領,慷慨地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他經常對自己說:“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賞析】
這篇短文講了範仲淹年少家貧,刻苦讀書,胸懷天下的故事。正因為年少家貧的經曆才奠定了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基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範仲淹能夠在逆境中發奮自強,心懷天下的可貴品質。
【練習】
一、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範仲淹二歲而孤 【 】②感泣辭母 【 】
③再适長山朱氏 【 】④往往饘粥不充 【 】
⑤辄以水沃面 【 】
二、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
(1)去:❶去之南都入學舍 ❷去村四裡有森林
(2)或:❶或夜昏怠 ❷或以為死 ❸或異二者之為
三、下面句子中的“之”與例句中的意義用法一緻的是( )
例句:去之南都入學舍。
A、遂大通六經之旨 B、後天下之樂而樂。
C、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D、辍耕之壟上
四、文有寫範仲淹生活條件艱苦的句子,請你摘錄一句。【 】
五、短文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 【 】
【參考答案】
一、①幼年喪父②辭别③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④夠、充足 ⑤洗
二、(1)❶離開 ❷距離
(2)❶ 有時 ❷有的人 ❸或許
三、D
四、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五、學習條件的好壞,對學習能夠産生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促使學習成功的關鍵,是長期堅持勤奮和刻苦的精神,專心緻志。我們的生活條件不知比範仲淹優越多少倍,我們應利用這優越的條件,學習他們刻苦勤奮的精神,使自己學業有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