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好玩的蘇轼

好玩的蘇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7 19:44:20

好玩的蘇轼(書展4周裕锴蘇轼玩穿越)1

上海書展系列活動國學館“七天七堂課”第二講“周裕锴:蘇轼眼中的杜甫”

杜甫“真書生”:尚友托夢,300年後解《八陣圖》

蘇轼和杜甫之間前後差了三百年,但是他們卻能突破時間的屏障,完成了唐宋之交的一段跨越時代的偉大對話。這裡的“對話”是一個隐喻,是指作為頭号詩迷的蘇轼就杜甫的作品,與杜甫本人展開的心靈對話。按照中國古代的說法,這種形式被稱為“尚友”。《孟子·萬章下》有雲:“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同時代的朋友不夠了,要尋天下優秀的人做朋友,就到上古前代吧。蘇轼正是把杜甫當成自己的“尚友”之“友”。

朋友之間會相互寄予思念,有時甚至會夢到對方。我們知道,杜甫多次夢到過李白,其實蘇轼也曾夢到過杜甫。蘇轼還詳細記載了杜甫向自己托夢一事:

仆嘗夢見一人,雲是杜子美,謂仆:“世多誤解予詩。《八陣圖》雲:‘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世人皆以謂先主、武侯欲與關羽複仇,故恨不能滅吳,非也。我意本謂吳、蜀唇齒之國,不當相圖,晉之所以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意,此為恨耳。”此理甚近。然子美死近四百年,猶不忘詩,區區自明其意者,此真書生習氣也。

(《蘇東坡題跋·記子美八陣圖詩》)

好玩的蘇轼(書展4周裕锴蘇轼玩穿越)2

諸葛亮的八陣圖

當時宋代有很多人為杜甫詩作注。杜甫有一首五言絕句《八陣圖》,宋代一些注釋家給出的釋義是諸葛亮遺憾沒能吞并吳國,徒留八陣圖。而蘇轼認為這是不對的,因此他就做了一個夢,蘇轼說杜甫在夢中站出來說,我的意思不是這樣的,我的意思是吳國和蜀國是唇齒相依的兩個國家,不應該互相去圖謀對方。所以最後蜀漢之所以被消滅,就是因為蜀漢有吞吳之意。其實蘇轼是借杜甫之口,以托夢這種傳奇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杜詩的理解,蘇轼認為自己才是杜甫真正的知音。

“霸道”蘇轼:子美詩即居士詩,“安得禁吾有哉”

晚起家何事,無營地轉幽。

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

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

(《屏迹三首》其二)

從杜甫這首屏迹詩可以看出,他的生活過得很潇灑,也很散漫,居然能夠一個月不梳頭。兩首詩均未用任何典故,單寫他自己不與外界往來、獨自在鄉間居住的情景。

然而蘇轼說這不是杜甫的詩,這是東坡居士的詩。這就有點霸道了。

子瞻雲:“此東坡居士之詩也。”或者曰:“此杜子美《屏迹》詩也,居士安得竊之?”居士曰:“夫禾麻谷麥,起于神農、後稷,今家有倉廪,不予而取辄為盜,被盜者為失主。若必從其初,則農、稷之物也。今考其詩,字字皆居士實錄,是則居士詩也,子美安得禁吾有哉!”

(《蘇轼文集·書子美屏迹詩》)

糧食是神農發明的,但我們不能說種糧食的人就是偷了神農的東西;同樣道理,作者寫成的詩就成了公共财産,每個人都可以把古人的詩當作自己的詩,隻要能從中找到共鳴。這是蘇轼比較有意思的一個觀點。

中國古代,特别是在宋朝出現了很多集句詩。所謂集句詩,就是把古人的句子重新編排變成自己的詩,沿用的就是蘇轼的這個理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轼占用了杜甫的著作權,但另一方面,他又把杜甫看成自己的代言人,自己很多生活體驗、内心情感杜甫都已經在詩中表達過了。

對話1:快樂天才與“一飯未嘗君”蘇文忠公的AB面

蘇轼與杜甫這樣一位朋友有過許多對話。首先,蘇轼非常看重杜甫的忠誠。

蘇轼《王定國詩集叙》中有言:“古今詩人衆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欤。”表達了他對杜甫的高度贊揚,也是他借杜甫來寫自己。當時,蘇轼正好被貶黃州,他的朋友王定國也被貶廣西,王定國對朝廷忠心耿耿,所以蘇轼認為王定國就像杜甫一樣“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蘇轼借此向朝廷表态,無論身處何種境地,我都不會忘記君主。

“一飯未嘗忘君”,很難想象這是蘇東坡說的話。林語堂寫過一本書《蘇東坡傳》,該書的英文原名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中文直譯“快樂的天才:蘇東坡的人生歲月”)。蘇東坡是一個快樂曠達的人,而杜甫相反,宋代人認為杜甫一生愁,給後世留下的印象就是一個一直眉頭緊鎖的瘦老頭。蘇轼與杜甫,一個樂,一個愁。那這兩個人如何在一起,“一飯未嘗君”又怎麼會由蘇轼這樣一個樂觀曠達的人說出來。

好玩的蘇轼(書展4周裕锴蘇轼玩穿越)3

林語堂《蘇東坡傳》(林語堂指定授權紀念典藏版),2018年湖南文藝出版社

其實蘇轼的人生多壯志未酬、懷才不遇的時刻。我們學過蘇轼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便是蘇轼表達其心中壯志未酬的遺憾。當時,正值壯年的蘇轼被朝廷棄用,他不知道貶谪到底會有多久(蘇轼貶官黃州五年多)。這時,他想起杜甫當年也被唐朝抛棄,但杜甫還是很愛自己的國家,忠心君王,所以蘇轼在杜甫那裡找到了深切的共鳴。

蘇東坡去世後,朝廷賜其谥号“文忠”,所以,最後朝廷對他的定位就是“忠”和“文”。蘇轼在黃州貶官生活結束後,寫過一首《滿庭芳·恩放歸陽羨》,“老去君恩未報,空回首、彈铗悲歌”,老了還未報答君主的恩澤,心有懷才不遇之感。另外,蘇轼評價杜甫的杜鵑詩時,也說到,“凡其尊君者為有也,懷貳者為無也”(《蘇轼文集·辨杜子美杜鵑詩》),一隻鳥都知道尊嚴,做人更要尊重自己的君主。可以看出,蘇轼在評價杜甫時,會特别強調“忠君”;生性曠達的蘇轼也有愛國忠心的一面。

對話2:子美賢比稷與契,蘇杜共守“仁政”之道

蘇轼對杜甫的遠大志向極大肯定。其實,杜甫在宋代有些政治家眼中,就是一個無用的文人,不光無用,口氣還大。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把自己比喻成賢臣,然而“子美自比稷與契,人未必許也”(《東坡詩話·評子美詩》),别人認為杜甫是文人,雖有遠大志向,但沒有才能。蘇轼則不同意。

然其詩雲:“舜舉十六相,身尊道益高。秦時用商鞅,法令如牛毛。”此自是契、稷輩人口中語也。又雲:“知名未足稱,局促商山芝。”又雲:“王侯與蝼蟻,同盡随丘墟。願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乃知子美詩外尚有事在也。

(《東坡詩話·評子美詩》)

好玩的蘇轼(書展4周裕锴蘇轼玩穿越)4

蘇轼畫像

蘇轼認為杜甫雖為文人,但非常高明,有古代賢臣稷與契的思想。杜甫詩中稱贊了舜政治親民的治理方式,批評了秦商鞅的苛政。

杜甫對商鞅非常反感,蘇東坡也是如此,他對商鞅曾進行過嚴厲的批判,認為秦用了商鞅變法當然富國強兵,但這對普通民衆非常殘酷;征戰六國時,更是以殺人多少論賞,這是泯滅人性的。因此,蘇轼對于杜甫遠大志向的肯定,主要源于杜甫提出的仁政思想。

對話3:被集體冷落到“格力天縱”,杜甫盛名功在蘇轼

杜甫在詩壇的地位是逐漸提升起來的。今存十餘種唐人的唐詩選本中,《河嶽》《間氣》二集均未收杜詩,有唐人選唐詩不選杜甫之說。唐代一些最偉大的詩人都欣賞杜甫,但很多人不學杜甫。

北宋中葉之後,杜甫越來越受重視。可以說,蘇轼的評價對杜甫詩壇的地位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蘇轼是北宋文壇領袖,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後人奉為經典,比如前面提到的杜甫“一飯未嘗忘君”,後來就成為經典。蘇轼對杜甫詩壇的地位評價也是如此。

蘇轼在《書黃子思詩集後》提到,“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絕世之姿,淩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在《書唐氏六家書後》中說:“顔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複措手。”意思是顔真卿的書法跟杜甫的詩一樣是偉大的,他們天生就有這樣的才能。在《書吳道子畫後》,蘇轼再次強調,“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顔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評價甚高。

對話4:生不逢時,“巨筆屠龍手”苦難中成就經典

張安道(蘇轼恩師,将蘇轼推薦給歐陽修)寫了一首《讀杜工部詩》,“文物皇唐盛,詩家老杜豪,雅音還正始,感興出離騷”,談到了杜甫不幸的遭遇。蘇轼對其進行了次韻,寫了首勝于原詩的《次韻張安道讀杜詩》。

詩中提到,“掃地收千軌,争标看兩艘”的李白和杜甫已奪得詩壇錦标了,但“詩人例窮苦,天意遣奔逃”,上天讓一個人成為偉大的詩人,就要讓他遭遇不幸的命運。所謂“詩窮而後工”(歐陽修語),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詩中又道:“塵暗人亡鹿,溟翻帝斬鳌。艱危思李牧,述作謝王褒。”這裡用典,意思是安史之亂時期,朝廷最需要的是李牧那樣(戰國時期趙國名将)能征善戰的将軍,而不是王褒(漢代文人)一樣的文人。李白、杜甫本身是文人,所以隻能“失意各千裡,哀鳴聞九臯。騎鲸遁滄海,捋虎得绨袍”,成為時代的不幸者。杜甫“巨筆屠龍手”,生前地位卻“微官似馬曹”,形成了詩人創作成就偉大和平生地位低微的巨大反差。“迂疏無事業,醉飽死遊遨”,李杜二人沒什麼事業,一個醉死,一個飽死(據說李白是喝醉酒到水裡捉月亮醉死的,杜甫是吃牛肉喝白酒脹死的)。“簡牍儀刑在”二人留下的詩作堪稱後世典範,但“兒童篆刻勞”,後來模仿之人因為沒有他們這樣的遭遇,所以也沒有這樣的天才。

好玩的蘇轼(書展4周裕锴蘇轼玩穿越)5

杜甫

該首詩表達了對杜甫遭遇的極大同情,同時也講到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詩人都經曆過不幸。錢锺書寫過一篇文章《詩可以怨》,論述了中外的許多詩歌其實都是在窮困潦倒或悲傷之中形成的,唯有這樣才能造就最好的詩歌。“詩人例窮苦,天意遣奔逃”,這也揭示了文學史上的普遍規律。

對話5:“山吐月”“水明樓”,蘇轼眼中的非傳統杜詩

後人提及杜詩風格,一般用“沉郁頓挫”來形容,但蘇轼眼中的杜詩與傳統的評價不太一樣,他欣賞杜詩的雄偉壯麗,“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閣夜》),蘇轼認為其中有闊大的意象,飽含詩意。于是,他自己也寫了幾句相仿的詩句。“令嚴鐘鼓三更月,野宿貔貅萬竈煙”(《次韻穆父尚書侍祠郊丘瞻》),“露布朝馳玉關塞,捷書夜到甘泉宮”(《聞洮西捷報》)。“亦庶幾焉爾”,蘇轼學杜甫,不知道學得像不像,所以用了這樣一個不肯定的說法,非常有意思。

蘇轼也很欣賞司空圖的詩,認為他的詩“得味于味外”。“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句》),蘇轼在《書司空圖詩》就講到對這兩句詩的感覺,“吾嘗遊五老峰,入白鶴院,松陰滿庭,不見一人,惟聞棋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儉有僧态”。他欣賞“此句之工”,遺憾太過清寒,不食人間煙火;又拿此句與杜詩比較,“若杜子美雲:‘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則才力富健,去表聖之流遠矣”。

同樣寫靜夜,杜詩描寫的夜晚安靜而富有生命力,“明”和“吐”二字将靜夜中的山和月、水和樓變得溫暖且有人情味,所以杜詩“才力富健”,蘇轼更喜。

好玩的蘇轼(書展4周裕锴蘇轼玩穿越)6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裕锴

對話6:再夢杜甫,杜詩中的“仇池”是東坡的桃花源

蘇轼還經常化用杜詩意象和模仿杜詩句法。例如,《雙石》詩序中的一段:

至揚州,獲二石。其一綠色,岡巒迤逦,有穴達于北。其一正白可鑒,漬以盆水,置幾案間。忽憶在颍州日,夢人請住一官府,榜曰“仇池”覺而誦杜子美詩曰:“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乃戲作小詩,為僚友一笑。

這裡蘇轼又做夢了,他夢到自己在颍州,有人請他去官府,官府門上挂了一塊寫有“仇池”的匾。這兩個字來自杜詩,“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秦州雜詩二十首》)。

在《和陶桃花源》詩引中,蘇轼又再次提到“仇池”,“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可見,“仇池”是蘇轼心中的桃花源。之所以會夢及“仇池”,實在是蘇轼對杜甫的詩太熟悉了。蘇轼不僅把自己喜歡的有小孔的假山稱之為仇池石,而且把自己的筆記命名為《仇池筆記》。“仇池”二字即出于此,也是從杜詩中而來。

蘇轼寫的《江月五首》,完全模仿杜甫的“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月》),他還自認為這是古今絕唱。“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瀾”“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獨夜”……然後一直寫到五更,這種模仿有點拙劣,但也證明蘇轼太喜歡《月》,太喜歡杜甫的詩了。

此外,蘇轼還寫了200多首題畫詩,很多也是學杜甫的。

蘇轼&杜甫:尚瘦喜肥?審美相異、調侃成詩的一生摯友

當然蘇轼對杜甫這個老朋友也不是一味崇拜,有調侃,也有批評。

杜甫有一首詩叫《麗人行》,寫楊國忠兄妹曲江春遊,諷刺統治者的奢華荒誕。蘇轼就寫了《續麗人行》調侃杜甫。

好玩的蘇轼(書展4周裕锴蘇轼玩穿越)7

周昉《簪花仕女圖》,蘇轼從中獲得靈感而作《續麗人行》

詩中,蘇轼故意把周昉畫中的“背面欠伸内人”設想為杜詩中的人物,“君不見孟光舉案與眉齊,何曾背面傷春啼”,調侃說不要去看那些隻知道背面傷春啼泣的美人,還不如梁鴻與孟光,孟光雖然長得醜,卻與梁鴻相敬如賓。

蘇轼對杜甫的調侃還很多,比如杜甫尚瘦,認為越瘦越好;而蘇轼喜肥,認為越肥越好,二人的審美趣味正好相反。

表面看來,蘇轼最喜歡陶淵明的詩,他晚年寫過和陶詩,但陶淵明隻是蘇轼晚年的朋友,而杜甫則是蘇轼一生的朋友。

(整編聞逸)

作者:周裕锴

編輯:袁聖豔

責編:李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