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教的規矩有哪些

佛教的規矩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5:29:28

佛教的規矩有哪些(佛教的基本禮儀知識-問詢)1

佛門禮儀之講堂規約

一,聞法的心态-殷重渴望的盆,方能滿裝智慧法音,創始安閑的人生。

  

二,聞 思 修-專心的聽,細心的想,行我所知,才能到達聞法的真義。

  

三,獨坐的威儀-擡頭挺胸,端坐攝心,會讓你聽得更深化,更清楚。

  

四,桌面整潔-桌面是擺放經書的道場,堅持桌面整潔,便是恭順佛法的具體表現。

學佛必懂的—合十、問訊、操手

合十對佛教徒言,是最了解不過的招待方式,合十的動作,不隻可以到達收攝心裡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形象,是佛教徒日常日子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

乃至當咱們感到嚴重、焦慮或心浮氣燥時,合十可以讓咱們平緩、安靜、會集注意力。這個把雙手合長放在胸前的動作,看似簡單,可是對平穩情緒很有效。

佛教的規矩有哪些(佛教的基本禮儀知識-問詢)2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明問候、打招待之外,假如通過法師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通過,表明自己的禮貌與尊重。此外,咱們寫信時,用「某或人『合十』」作為信末署名,也是一種表達謙遜、恭謹心意的好方法。

還有,當咱們聆聽長者大德說話時,也可以雙手合十表明恭順。假如說話的時刻較長。則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态,這樣也能讓人攝心,不會松懈沒精力。

除了在大殿向佛菩薩頂禮,可以用問訊或禮佛的姿态表達心意之外,佛教徒平日在正式場合見到師父或長者大德,也可以五體投地行跪拜禮;但假如師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飯、說話、演說時,則可以用問訊的方式代替,相同能表達忠誠的心意。

合十或問訊,雖然是佛教徒長用的日子禮儀,可是透過肢體的動作,終究意圖除了到達規矩儀容的身儀之外,也是為了讓心沉穩、安靜,到達向内收心的作用。讓安閑、安靜的身心狀态,與寺院的步調交融在一起。〖動作解說〗

合十

佛教的規矩有哪些(佛教的基本禮儀知識-問詢)3

1.悄悄合起雙掌,手指并攏,手肘天然曲折,置于胸前約呈四十五度。

2.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凝視合掌的指尖,可以凝聚心神,掃除妄念。

3.盡量放松,讓氣味往下沉,以到達逐步安靜的作用。

操手

1.雙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腹部前方。

2.雙手高度要适中,約為肚臍上方一寸,不然太高予人嚴重嚴肅之感,太低又顯得很沒精力。

3.雙手不要貼緊腹部,不然看起來會很不天然。

佛教的規矩有哪些(佛教的基本禮儀知識-問詢)4

問訊

1.首要忠誠地合起雙掌,目光凝視中指指尖。

2.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改換姿态。

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悄悄相接觸,食指尖也悄悄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

4.此時,雙手的姿态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好像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順祥和。

5.雙手維持這個姿态通過胸前,一向擡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明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忠誠、恭順而謙虛的情緒。

6.随後再悄悄将手放下,到胸前回複合十姿态,然後放下雙掌。回向

回向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積德行善,回轉給衆生,回向到無邊際的法界中去,并使自己趨入菩提涅盤;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此乃大乘行者的共同處,不回向好像自了,所以行者做全部積德行善,乃至纖細積德行善都要回向。做積德行善切忌執著積德行善相,當将積德行善性引向法界之後,千萬不行再有所憶想。

回向略别之又有一般回向、單個回向、大回向、普回向、總回向等等,其實一般回向就含有普回向,大回向之中也有總回向之意義。一般回向是祖師将其經驗體悟到的,能獲得自他二利者寫出簡要的偈語來,在用何種功課,以何種積德行善而定。單個回向是對症下藥會集力量之法,往往為了或人、某事、或團體、或冤家債主、或超度薦拔、或消災延壽皆可,其回向文偈可臨時拟用。大回向是加入了無上的悲心和願力凝聚而成的回向,大多是文句較多的偈語。普回向是依普賢菩薩的普皆回向的願王而來,此種回向全以全部衆生做出發點,的是無我的觀念,此為悲心至極的贊譽。總回向是特定一個時期,如佛七、結夏、水陸道場、法會等圓滿之時,或一年之歲尾之再一次總的回向之意,有加深回向的意思在内。

佛教的規矩有哪些(佛教的基本禮儀知識-問詢)5

聞訊,敬禮法之一。即向師長、尊上合掌曲躬而請問其起起居安否。大智度論卷十,載有二種問訊法,若言是否少惱少患,稱為問訊身;若言安泰否,稱為問訊心。至後世之問訊,僅為合掌垂頭。

禅宗所用之作法有九種:

(一)三巡問訊,于方丈小座湯(衆僧坐于方丈室慢吮湯)之際,行揖坐、揖香、揖湯(揖即行禮)之三回問訊。

(二)四處問訊,對僧堂之四闆頭(四闆之頭首)燒香問訊。

(三)七處問訊,就僧堂内七處之爐燒香問訊。

(四)座下問訊,在法堂之須彌座前問訊請法。

(五)借香問訊,當維那于出班上香之際借住持香時,先向住持問訊,待燒香之後,再向住持行問訊禮,其時則稱謝香問訊。

(六)趺坐問訊,秉拂人(持拂子代住持上法座向群衆開示說法者)請住持趺坐,令侍者問訊。

(七)請座問訊,于方丈行茶禮時,先由侍者行至住持前問訊。

(八)普通問訊,又作普問訊、普通問訊,即普向群衆問訊,或群衆一時問訊。

(九)略問訊,又作小問訊,僅為合掌垂頭。

佛教的規矩有哪些(佛教的基本禮儀知識-問詢)6

此外,一般所行之問訊法,以兩手相屈,曲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來,兩手拱齊眉。我國佛教徒多于拜佛将結束時,以問訊作結。[中阿含卷六教化病經、法華經卷五從地踴出品、大智度論卷十、大宋僧史略卷上、釋氏要覽卷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