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每年的11月11日是聖馬丁節,作為傳統節日,聖馬丁節盛行在歐洲,主要慶祝國家有德國、奧地利和荷蘭。
對于聖馬丁節的起源,流傳着這樣的宗教傳說:聖人馬丁原是羅馬士兵,聖洗後變為一名僧侶。他生活的年代為公元316年—397年,早年他曾是一名羅馬士兵,在一次行軍中,遇到暴風雪,他看見路邊有一個衣衫褴褛的乞丐,為了使乞丐不至凍死,他割下一半戰袍給乞丐蔽體禦寒,這個乞丐便是耶稣的化身。後來,聖人馬丁被法國圖爾城的市民擁舉為主教。
公元397年11月8日,聖人馬丁在走訪轄區的途中去世,人們用船把他運回圖爾,這隻船點綴着燈籠火把,照亮所到之處,象征他一生的輝明,表達人們對他的崇敬,這個過程保留并演化為聖人馬丁遊行。
11月11日,在圖爾的教堂裡舉行了聖人馬丁的入棺儀式,這一天被定為他的紀念日。由于他生前為人友善,生活儉樸。因此,在歐洲一些國家,人們會在11月11日聖馬丁節這天遊行。
尤其在德國,對這個節日十分重視,德國人會在這一天,以節日當中的各種活動為契機,教育孩子從善行善,給他們上一堂生動的“善良教育課”。
在這一天,學生們不僅會在學校制作燈籠,參加社區或城市舉辦的遊行,走街串巷,還會表演一些關于聖人馬丁故事改編的情景劇,一些唱歌贊頌他。在我所在的社區教堂,會有牧師給學生們講述不同的故事,如幫助難民、接濟窮人,目的是讓學生們學習聖人馬丁分袍給窮人的精神,懂得分享,學會憐憫、同情和善良。
而該社區的一所中學,更是将節日的慶祝場所搬到了養老院,他們别出心裁地舉辦了一場屬于老人和學生們的聖馬丁節。學生們會幫助老人搭帳篷、點篝火、制作晚餐、表演節目,也會為養老院的老人們打掃卧室、收拾花園、修理電器,開展一些尊老敬老的活動。
學校的負責老師告訴我,學校每年都會在聖馬丁節這天開展不同主題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解國家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讓他們學會從善行善,“從小培養善良之心,讓他們在善良中成長,培養憐憫之心,同情之心,懂得與人分享,更能夠從小事做起,學會幫助他人。”
此外,不僅是聖馬丁節,德國還利用一切節日及活動,為學生普及“善良教育”。除了同情、憐憫和助人為樂,德國的善良教育體系還包括教會學生愛護小動物、保護環境、同情弱者、寬待他人和反對暴力等。德國人認為,善良的孩子,心态更平和,容易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善良的孩子,懂得熱愛生活及一切事物,更容易擁有幸福;善良的孩子,更懂得善待他人,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作者:袁乾坤
圖片:來自《歐洲新報》
編輯:現教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