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白沙田間農事忙

白沙田間農事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10 05:07: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白沙田間農事忙(梅熟麥飯香仲夏農事忙)1

圖①:夏至後,浙江省紹興市十裡荷塘美景。 陳 禹攝(資料圖片) 圖②:芒種節氣,小麥成熟。圖為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蒼馬山麥田風光。 王文傑攝(資料圖片)

芒種

今年6月6日,太陽到達黃經75度的位置,“芒種”悄然而至。

“麥隴無際黃雲平”,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于每年6月5日左右開始,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标志着仲夏時節的來臨。

四野皆插秧

“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是典型的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芒種一到,夏熟作物要收獲,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種的莊稼要管理,收、種、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說:“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晌”,田間處處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芒”又與“忙”諧音,“芒種”也可以說是“忙種”了。

在古代,人們将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芒種時節,螳螂在上一年深秋所産之卵經曆冬春終于孕育出小螳螂;芒種之後,伯勞鳥出現在樹上,感陰而鳴;而善仿其它鳥鳴唱的反舌鳥,此時卻因為感應到陰氣停止了鳴叫。

愛此一雨涼

到了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開始進入黃梅時節。梅雨天持續陰雨、雨量增多、氣溫增高、空氣潮濕,有時也可能伴有低溫天氣。有些年份,陰雨甚久,感覺尚未入夏便淅淅瀝瀝,等到雲銷雨霁,就直接到了盛夏,正所謂“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在東部部分地區,全年降雨量的1/3左右是在這一時節積蓄的。

梅雨的正常到來對水稻、棉花等需水量較大的作物有利,但陰雨日多,空氣濕度大,也容易造成室内物品生菌發黴,應注意通風晾曬以防潮。

村村搗麥香

芒種時節,各地有不同的風俗。

安苗是皖南一些地區的農事習俗。每到芒種,種完水稻後,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祭祀用的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用蔬菜汁染上顔色,祈求五谷豐登。

貴州東南一帶,每年芒種前後有打泥巴仗節。當天,男女青年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誰身上泥巴最多,誰就最受歡迎。

芒種,這個揮汗如雨的大忙時節——它用自然的節奏引領着勞動者的步履,讓人們用辛勤的勞動與汗水收獲果實、培育夢想、迎接希望。

夏至

今年6月21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為夏至日。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時間到達極限。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确定的節氣之一,大約在公曆每年6月21日或22日交節。

晝晷已雲極

夏至過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古人在平地上立一根竿觀察太陽光投射的竿影,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那一天,便是夏至。

“夏至,五月中。《韻會》曰:夏,假也;至,極也;萬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古人将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生長所以得名。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大,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大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是月農稍忙

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需水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産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這時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

夏至不熱,五谷不結。炎熱雖似煎熬,實則為饋贈。過了夏至,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産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蔓延滋長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

常谙夏至筵

“憶在蘇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伴随夏至而來的,還有各色美食。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原因和說法有多種——

象征白晝的長短

用面條的長來比拟夏至的白晝時間。

預示三伏天來臨

夏至後再過二三十天,就會進入三伏天,也就是夏季最熱的時期。這時候吃涼面就是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

新麥登場要嘗新

華北、華東夏至前當季的新麥就已經成熟,用新收割的麥子磨面擀面條。汗水的印痕、田野的芬芳、收獲的喜悅,都在這一碗面中,極有耕耘之後的成就感。《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4日 07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