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參加了同學聚會,宴畢人散,一個老同學又私下找我掰扯
主要是他和另外一位同學有着一筆借貸關系
他倆的事情我是知道的,兩三年了,他的多次讨要依然沒有結果
這不快過節了嘛,聚會期間他也求問過借款人,得到的答複是“年底再還”
一而再再而三的拖欠,試問誰遇到這樣的事情不鬧心?
從他偶爾過激的言語中,似乎産生了要與對方“一拍兩瞪眼”的念頭
狗急了還會跳牆,人要真被逼急了,指不定會幹出什麼事來
聽着他的抱怨,腦海裡不禁回想起《沒完沒了》的片段
電影很老了,光是看名字就有獨特的韻味,很是值得我們細品
不得不說,馮導的電影總會帶着點黑色幽默和諷刺意味,當然這一部也不會少
一個老實巴交的出租車司機(葛大爺飾演),每天辛苦經營,包車給老闆常年使用,但是費用卻分文未得
這是不是一個典型的“欠錢不給”的事例?
為了給躺在病床上的姐姐治病,多次向老闆追讨無果,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綁架”了老闆的女友
無形中變成了“壞人”,卻依然沒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因為他遇到的是一個把錢看得比命還重要的老闆
憑借着高超的演技,影片裡的葛大爺透露着滿滿的無奈和辛酸
是不是影射着現實中每一個普普通通為了生活而奔走的我們?
勤勤懇懇工作,辛辛苦苦掙錢,有人是為了生活,更有甚者是為了生存,如果偏偏還遇到此等無良之人,會不會感歎“命運不公”?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這類的事情不在少數,正在看文章的你可能都正在經曆這樣的“沒完沒了”
曾幾何時,一個天經地義的事情變得比登天還難,意識形态的轉變已經無從考究了
向你借錢的時候,恭敬之情溢于言表,象個“孫子”似的點頭哈腰,誠意滿滿的拍胸口、立字據
等你要他還錢的時候,變成了自己唯唯諾諾,他成了“大爺”高高在上,一臉的不耐煩和躲閃
要是楊白勞和黃世仁如今在世的話,估計被氣死的就是地主了
在過去的舊社會形态下,農民總是被逼上絕路的那一方,現在呢?全反過來了
最誇張的說法就是:“我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
起先這是一句網絡俚語,但或多或少的已經開始植入了某些人的思維形态裡邊了,這樣跑偏的價值觀念是很可怕的
想法一旦根深蒂固,隻會在現今和将來滋生出更多的“老賴”
現在的生活不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能幫人一把,救人于水火,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結果,都是非常無奈的
前幾天無意中刷到了一則新聞,甘肅的某個債主,為了兩千多塊錢,要了一對夫妻的性命
當你看到新聞标題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嘩然:為了區區兩千塊錢,就要了人家的命?
這肯定不值當,但人若是被逼急了,真會幹出一些意外的事情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略帶主觀的琢磨一下借貸雙方的底層心理邏輯
一、賒賬的門檻實在太低
“老賴”一開始也許并不想賴,真的困難才無奈拖欠,可時間一久,心裡會慢慢覺得“理所當然”,就不急于歸還了,也就開啟了“耍賴”模式
二、要賬的底氣實在太軟
都說要賬的是“孫子”,其實不然,隻是很多人在一開始追讨的時候,無形中放低了自己的姿态,這樣子更容易誘發欠賬人的“無賴”意識
一味的低三下四換來的并不是真金白銀,而是對方打心底認定“你拿我沒辦法”
遇到這樣的“老賴”,是我我也會産生“給他兩耳光子”的沖動,難道真的拿這些人沒有辦法嗎?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國家和各地方都出台了不少針對“失信”之人的政策措施,能極大的保全廣大“債主”的合法權益
不管如何,尋求法律的幫助才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徑
與其花大把時間和精力在追讨的路上奔波,還不如交給法律去解決,該做事的做事,該掙錢的掙錢,畢竟,咱日子還得繼續不是?
期願吧
在未來的日子裡,随着人們道德素質的提高,這樣的“沒完沒了”會變得越來越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