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終走不出來

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終走不出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3:23:39

對大多數人來說,抑郁起始于對生活中的災難或者逆境的一種反應。但為何有人經過時間修複會恢複原來的常态,而有人卻會沉溺其中的漩渦越陷越深?而且對于容易抑郁的人來說,并不需要有創傷性的喪失就足以令其不斷陷入這個漩渦之中。遺傳的生物因素固然重要,它通過影響神經遞質來影響個體的情緒反應,但僅限于易感程度的影響,真正促使這種螺旋式沉溺的根源是個體對負性情緒的耐受力和對應策略。

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終走不出來(對抑郁請停止你要想開)1

當我們變的煩惱或者抑郁的時候,情感、思維、軀體感覺和行為會如雪崩一般襲來。喪失、分離、被拒絕或其他帶來羞辱或挫敗的逆境都可以帶來巨大的情緒波動,這原本屬于正常。不安的情緒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當悲傷轉為廣泛而嚴苛的負性思維和情感的時候,悲傷會變成抑郁。

-情感-

抑郁者感覺到煩惱之時,會有很多字眼跳進腦海:悲傷、憂郁、消沉、沮喪、低落、,它們經常與焦慮和恐懼、憤怒和煩躁、無望和絕望成群出現。比如在年輕的抑郁者,煩躁是特别常見的症狀。我們常常把這些感覺當作抑郁的終點,其實它隻是一個起點。研究顯示,經曆抑郁次數越多,悲傷情感就會帶來越多的低自尊和自我責備。對抑郁者而言,負性情緒背景下的自我批判會來得很猛烈。

-思維-

我們的情感反應有賴于我們對自己講故事——對從感官獲取的數據,通過頭腦的故事做解釋,然後反應給大腦做出情感對應。這在心理學上叫認知思維,很多思維是瞬間的且不被覺察的,如同電腦系統儲存在我們的大腦中,當場景出現時,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系統作出不同的情感反應,這叫自動思維。

-身體-

當一個負性想法或者圖像出現在頭腦中的時候,身體的某處會有收縮、緊張、強撐的感覺。它可能是皺一下眉、胃攪動一下、皮膚的蒼白或者後腰部的緊張感——這些都是僵住、戰鬥或者逃跑準備的一部分。身體與心理之間的高度緊密關聯意味着我們的身體發揮着高度敏感的探測儀的功能。而對抑郁者而言,可能對身體所給出的任何信号都感到強烈的厭惡,這種信号可能是身體恒常的緊張感、疲憊和混亂。抑郁者不想去應對任何緊張的感覺,想更多的逃避,但同時也意味着身心中更多不自覺地緊縮。慢慢的,抑郁開始影響生活的第四個方面:行為。

-行為-

“喜怒哀懼”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基本情感。但不幸的是,大多數抑郁者在孩童時,經曆喪失、分離等哀傷情境時,采取的是“壓制”或“不表達”等機制。他們從養育着那裡習得甚至内化了“負性情感表達抑制”的機制。因而造就了對于“哀傷等負性情緒的展示是羞恥和軟弱的”圖式系統。這些表現在外在行為中很明顯的就是:回避,回避一切抑郁者自己認為有可能帶來負性情緒的行為。

抑郁的螺旋式耗竭漏鬥結構由此産生

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終走不出來(對抑郁請停止你要想開)2

情感,思維,身體和行為,四個要素,在某次負性情緒的背景下,會相互觸發和強化,形成一種類似惡性循環的螺旋式耗竭漏鬥結構。當負性情緒場景出現時,對負性情緒的羞恥感圖式系統被觸發,抑郁者會在内部調動過往的負性情緒“樣本”以圖回避,但越努力越無助,身體反應會更加強烈,行為更加回避,就這樣,反複循環加強,直到耗竭......

抑郁的根源到底在哪裡?

根源之一:習得的或者已被内化的負性情緒表達限制機制。在抑郁者的深層圖式中,負性情緒的表達是羞恥和軟弱的。所以一旦出現,他們便想辦法消除,奈何如泥潭一般,越用力越陷入。

根源至二:對待負性情緒的策略。抑郁者都采用“行動模式”對待負性情緒,他們相信通過沉思、回避等方式可以克服煩惱和抑郁,但最終發現,隻會越陷越深,越變越糟糕。

由此,相信大家對抑郁的成因有了更深的了解。那麼怎麼應對?比如如何更換原來的“行動模式”策略為“存在模式”的正念,今後我會專門用篇幅普及。如果你身邊有人正飽受抑郁之苦,不要再給他/她“你要想開”之類的慰藉,那就好比對一個失眠者說“你再不睡明天就要完蛋了”一樣,會加速他們螺旋耗竭漏鬥的運作。當然,如果能有一位專業心理工作者(認知行為流派最合适)陪伴一起成長,更是事半功倍。

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始終走不出來(對抑郁請停止你要想開)3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