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外貿出口情況?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星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青島外貿出口情況?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星華
國慶長假前夕,在辦結海關監管通關手續後,由青島迦南美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生産的6萬條功能性毛毯發往國際市場。
這是一家以紡織品開發和成品加工為主要業務的民營企業。“依托持續技術創新,公司每年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産品30多種,自主研發産品占到總出口額的70%。”公司物流總監劉暢說。
作為沿海城市,對外開放是青島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動力和活力的重要源泉。據青島海關統計,2012年至2021年十年間,青島市外貿整體規模平穩增長,由4621.6億元增長至8490.3億元,連續跨越4個千億級台階,增幅達83.7%。十年間,青島市累計進出口值5.42萬億元,較2002年至2011年累計進出口值增長79.3%。
“十年間,青島市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結構不斷優化,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綜合競争力。”青島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張徑舟表示,近十年來,青島對外貿易規模持續擴大,貿易夥伴更加多元化,貿易發展也更具有活力。
民營企業經營靈活度高,市場适應性強,在青島外貿進出口中的占比持續提升。以迦南美地公司為例,其出口家居等紡織品在國外直供商場,其中很多款式都是當地的“明星”産品,供不應求,在主要貿易國同類産品中的市場占有率也越來越高。
張徑舟表示,2012年至2021年,青島市民營企業進出口值由1906.5億元增至5703.9億元,年均增長12.3%,在全市進出口總值中的占比也由41.3%提升至67.2%,外貿發展主力軍地位更加鞏固。
同時,在上合示範區、自貿區等開放平台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青島企業開始從事外貿或從外貿中收獲更多國際份額。9月12日,一架搭載機械配件、紡織服裝等貨物的貨運航班由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飛往俄羅斯莫斯科,這是自2021年8月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轉場運營以來,青島空港開通的首條飛往上合組織國家的“客改貨”貨運航線,預計平均每月可帶動增加青島與莫斯科間470噸外貿貨物流動。
數字顯示,2012年至2021年,青島市對東盟、美國、歐盟、韓國、日本等5大傳統市場進出口值合計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比例由60.9%降至55.1%,進出口市場集中度進一步下降,多元化市場格局持續改善。2021年青島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640.5億元,增長44.8%,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比例達31.1%。
十年間,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以專注鑄專長、以創新赢得了市場。青島中旺三昌鋁業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鋁加工企業,其生産的1.8噸高精度超平鋁闆,在青島大港海關完成通關後出口海外市場。
“我們依靠科技創新入選‘專精特新’企業,出口的高精度超平鋁闆在行業内處于技術領先,國内外市場需求量都很大。”中旺三昌鋁業公司進出口業務主管趙文鋒告訴記者。
立于開放,興于開放。十年來,在與國際市場深度互動互促中,青島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平台載體在外貿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自2018年6月我國宣布在青島建設上合示範區以來,中歐班列發運已超2200列。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揭牌成立3年來,也通過持續創新,從“試驗田”發展成為“高産田”。
夯基壘台,積厚成勢。十年來,青島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貿易新業态蓬勃發展,山東港口青島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轉場運營樞紐功能逐漸提升。陸海内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高水平全方位的開放格局已成為青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0日0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