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選擇恐懼症的你應該這樣做

選擇恐懼症的你應該這樣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02:13:42

選擇恐懼症的你應該這樣做(所謂選擇恐懼症)1

小佛爺說

人們在面臨很多事物時都需要做出選擇。消費者在面對超市貨品架時,需要做出決策;高中生在填報大學志願時,需要做出決策;公司是否進軍新市場、收購另一家公司或開發新産品,管理層也需要做決策。面對不同的問題,決策者需要培養兩種關鍵技能,一是辨别所面臨的決策類型,二是采用正确的對應方法。

選擇恐懼症的你應該這樣做(所謂選擇恐懼症)2

決策的區分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可控性,即決策者能否改變選擇的内容與結果。例如,在面臨選擇時,我們是隻能被動挑選,還是可以改變選擇内容?我們做出的判斷是一次性的且無法控制後果,還是在做出決策後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結果?

二是決策結果的衡量标準,即決策的成功是否與競争對手有關。例如,我們的目标是出色完成任務,還是需要比他人更勝一籌?換言之,結果是相對還是絕對的?

決策的區分還涉及很多方面。一些是個人決策,一些是由組織領導者做出的決策;一些是一次性判斷,一些是連續性決策——當下的判斷将影響未來的決策。但是區分決策的最關鍵因素仍然是可控性和決策結果。結合兩者,我們可以把決策分為四種類型。

點擊下方卡片進入i哈評小程序

開啟中英雙語對照閱讀↓

1、日常選擇和判斷

當你在超市或百貨店購物時,會從貨架上挑選看中的商品,例如,一盒牛奶或一罐果醬。這些商品原來是怎樣就怎樣,你不能改變你的選擇。所以,你在決策上的可控性很低。不僅如此,你隻需要挑選最适合你的商品,其他顧客的購買選擇與你無關。所以,決策表現是絕對的。

類似的還有個人投資決策。你可以選擇到底購買哪家公司的股票,但是一旦選定,你無法左右股票的漲跌。你想賺取高額收益,但并不需要與其他人競争。你的目标是做好,而不是在比賽中争先。

近些年來,由認知心理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掀起的開創性研究發現,人們的決策行為并不吻合“經濟理性”概念(Economic Rationality,一種解釋人的社會性和經濟行為的理論,認為人能夠理性權衡成本與收益并做出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決定,美國經濟學家加瑞·貝克為早期倡導者——譯者注),人在行動中常出現系統性偏誤。這些研究揭示了很多關于一型決策的秘密。例如,現在我們知道,可選商品的呈現方式和外觀能影響我們的購買決定。

投資者對随機事件常出現理解錯誤,想當然地認為,連續的收益就意味着市場調節在即,或在連續性損失後就一定能翻盤——這是“賭徒謬論”(Gambler’s Fallacy)的錯誤。他們也容易掉進“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的陷阱——為彌補無法挽回的損失而不斷投入新的資金。很多一型決策都可以借鑒這些研究,增強決策者對常見偏誤的識别能力并盡量減少失誤。

2、可改變結果的決策

在很多日常情形中,我們會投入精力,憑借才能達成目的。我們做出的很多決策都不是簡單的被動選擇或對結果束手無策。

例如,我們需要決定一個項目的完成時間。這是一個可控的決策,項目的完成在于我們的努力。決策者如果擁有充足的信心,哪怕是過度的樂觀,也往往能改善最後的結果。當我們選擇股票時,無論是否樂觀,都不能改變股票的價值變化,但是對于二型決策,樂觀因素可能非同小可,因為我們能夠改變最後的結果。

有些活動中,我們需要在一型和二型決策之間切換,在兩者間轉換思維方式。這種學習方法被稱作“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這能帶來卓越的表現。

刻意練習指的是人們在行動前進行客觀和有意識的思考,行動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态度與高度投入的精神,行動後進行冷靜的分析,即“事後總結”。對于許多需要不斷重複的短時任務,比如對于運動員和銷售員,有效轉換思維方式的能力都是卓越表現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3、須勝過他人的決策

第三類決策涉及競争因素。成功的關鍵不在于決策者的絕對表現,而是他們相較他人是否做得更好。要做出最佳決策,你必須推算對手的動作,這正是戰略思維的核心。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阿維納什·迪可西特(Avinash Dixit)和耶魯大學教授巴裡·奈爾伯夫(Barry Nalebuff)将其形容為“戰勝對手的藝術,你知道對手正在試圖做同樣的事”。股票投資通常屬于一型決策,但如果你需要打敗其他投資者在收益上奪冠,那麼你所做的就是三型決策。做三型決策時,你需要留心并預測對手可能做出的舉動,才可能獲勝。

大部分三型決策的指導理論都來自博弈論,它是對“動态競争”(Competitive Dynamics,源于熊彼得創造性破壞理論,認為競争是一個動态的市場過程,而非靜态市場結果——譯者注)進行研究的經濟學分支。比較有名的例子包括囚徒困境博弈和石頭剪子布遊戲,其中,全體局中人的策略将決定最終勝者。

博弈論被廣泛運用于各個領域,從價格競争到地緣政治,但其局限性非常明顯,即博弈者不能改變遊戲規則,決策的可選範圍和輸赢大小都有事先規定。這種模式對構建理論模型很有幫助,但對管理者的意義卻不大。畢竟,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結果。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司馬賀在1978年領獎緻辭時,将博弈論形容為雖然非常精密,但無法“完全描述人真實的行為”。因此,很多重要決策都不能通過博弈論獲得答案。

4、獲得戰略成功

第四類決策是我們讨論的重點。在進行此類決策時,我們可以積極推動結果并需要勝過對手。這是戰略管理的獨到之處。

企業高管的決策結果不同于消費者挑選商品或投資者購買股票,高管卓越的領導力、溝通能力和影響力可能直接影響最終結果,這正是“管理”的定義。不僅如此,高管還需要保證所在的組織具備競争力,能勝過競争對手,這與戰略緊密相關。

是否進入新市場、研發新産品或收購一家公司都屬于第四類決策,但四型決策不隻局限于商業領域。例如在體育行業,教練的決策能影響運動員的競技表現和團隊奪冠的可能性;又如在政治領域中,選民的投票決定顯然是一型決策,你隻需選擇自己喜歡的競選者,而競選者所面臨的挑戰就要複雜得多。

四型決策往往包括我們做出的一些最重要的決策,但由于它的過程極端複雜,無法在人為的實驗條件下進行研究,所以我們對四型決策所知甚少。

怎樣的心理狀态最适合四型決策?如果我們能影響決策結果,高度自信的狀态将大有裨益;如果我們需要超越對手,那麼,自信心不隻有用,而且至關重要。隻有那些高度投入、意志堅定,甚至自信滿滿的人才可能成為赢家。當然,這并不是說漫無邊際的樂觀總是和成功挂鈎。但是,在面對激烈競争時,積極的态度能改變結果,所以,勝出者必然屬于那些敢于打破常規的人。

鑒别家與多面手

在處理日常事務時,高管面對的決策往往包含上述所有類型。在決策前,高管需要首先辨别決策的類型。對那些我們既無法影響結果,也不用參與競争的日常判斷與選擇,我們可以使用技巧回避常見的認識偏差。對于其他類型的決策,我們則需要一套不同的技巧。

美國職棒大聯盟聖路易斯紅雀隊教練東尼拉魯薩(Tony La Russa)戰果累累。著名體育作家布茲·比辛格爾(Buzz Bissinger)将這位棒球教練形容為“一人兼備多種必備技能——他同時是一名戰術家、心理學家和賭徒”。

作為戰術家,你需要注意對手的一舉一動,并在出招後預測對手可能采取的行動,以便做出最周密的計劃與行動;

作為心理學家,你必須制定目标、帶動和鼓勵他人的士氣并不斷提供清晰直接的反饋來改變結果;

作為賭徒,你知道遊戲的結果不隻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和概率可能。相反,通過洞察對手,你知道何時增加賭金、何時虛張聲勢、何時棄牌。

選擇恐懼症的你應該這樣做(所謂選擇恐懼症)3

決策者需要培養兩種關鍵技能,一是辨别所面臨的決策類型,二是采用正确的對應方法,自如地轉換心理學家、戰術家和賭徒的角色。為組織掘金的決策往往是所有決策中最複雜的類型,對于這類決策,高管需要做的不隻是回避錯誤。他們需兼具冷靜的洞見和分析能力及大膽向前的行動力。

點擊閱讀本文英文原版内容

關鍵詞:自管理

菲爾·羅森維(Phil Rosenzweig) | 文

菲爾· 羅森維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戰略與國際管理教授。

陳晨 | 譯 安健 | 校

高效能人士的七大特征,看看你占了幾個?

管理這3種員工的方式,暴露了領導者的水平

應急響應可以從商界獲得哪些啟發?

投稿、廣告、内容和商務合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