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古代的一日三餐是從哪朝開始

古代的一日三餐是從哪朝開始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8-12 17:05:40

  一日三餐源自漢代,也是從漢代時期開始普及。漢代以後,一日兩餐逐漸變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

  早飯,漢代稱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後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點心之稱。至今,我國許多地區仍稱早飯為早點。午飯,古人曾稱之為中飯或過中。

  秦漢以前人們一天隻吃兩頓飯。由于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第一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時就餐。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進餐。對于進餐時間,古人講食不時不食。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别的犒賞。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勞将士,激發士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