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6 18:22:45

  正視學生之間差異,探索因材施教方法 由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不再是零起點,但是城鄉差别和校際差别等因素,使得新入學的大學生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連續對我院三屆大一新生的計算機基礎進行調研結果表明,可以将學生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約占45%,能夠利用Word熟練地輸入漢字、進行簡單的編輯,其中大多數人能夠比較娴熟的上網玩遊戲和聊天,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目标要求相差很遠;第二類學生約占45%,能夠利用Word輸入漢字,偶爾上網玩遊戲;第三類學生約占10%,幾乎不會用或者沒有使用過計算機。在課堂理論教學中三類學生的差别不大,不同點主要表現在上機實驗課。對于一次符合教學目标要求的上機任務,第一類學生大約隻需要課時(兩節課)的三分之二時間就能夠保證質量的完成,第二類學生在兩節課内能夠保證質量的完成,第三類學生在兩節課内依靠自己完不成。

  加強考核管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考核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教與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是監督教學過程、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重要工具。它不僅僅指期末考試,更重要的是平時考核。當一個學生考試不及格時,考試僅僅起到衡量學習效果的作用,而沒有達到監督學習過程、督促學生努力學習的目的。利用考核手段,督促學生重視學習過程,使其通過學習掌握課程内容、達到教學目标要求、提升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和必備的教師素養。在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将實驗任務編号,當學生完成一個實驗時就記下該生完成任務的編号以及是否按時完成,期末根據是否完成所有任務劃分出是否合格兩個層次,在合格的學生中根據按時完成任務的個數來定成績等級。學生都很看重平時考核,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往往記下成績以後就躊躇滿志地進行下一個任務;沒有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臉上會流露出焦急的表情,擔心本次沒完成的任務會産生連鎖反應導緻以後次次完不成。這時教師應給與及時的鼓勵和指導,例如指出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完成本次任務的操作練習,下一次上機先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然後再補沒有完成的任務,鼓勵他們相信随着操作技能的不斷提高,一定能夠按時完成任務。

  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 當今經濟時代,具有創新思維能力、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所開設的每一門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标之一,是每一位任課教師的職責所在。教學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環節,是開發能夠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為主,必要的講授為輔;在學生操作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提示,而不是直接講解。學生知識獲取的途徑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搭建腳手架”,不斷攀升得到的,而不是教師灌輸的,使所有學生都受到創新思維的訓練。

  結語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實驗教學中,從入學新生的計算機知識具有差異性出發,堅持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教育;加強平時考核,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學習觀;通過布置課外大作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