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房山至潭柘寺

房山至潭柘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5:14:11

房山至潭柘寺(春到潭柘寺)1

坐了一個半小時地鐵,又坐了一個半小時汽車。汽車沿着京西大山跑得路越來越窄,人與車越來越少,終于從繁華的都市來到了大山裡的古刹——潭柘寺。

之所以對潭柘寺有如此的興趣,是因了朱自清與郁達夫的文章。

讀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潭柘寺戒壇寺》知道深山有大美,欣賞不容易。

他在文中說:這一段路可夠瞧的。象是河床,怎麼也挑不出沒有石子的地方,腳底下老是絆來絆去的,教人心煩。又沒有樹木,甚至于沒有一根草。這一帶原是煤窯,拉煤的 大車往來不絕,塵土裡飽和着煤屑,變成黯淡的深灰色,教人看了透不出氣來。走一點鐘光景,自己覺得已經有點辦不了,怕沒有走到便筋疲力盡;幸而山上下來一 條驢,如獲至寶似地雇下,騎上去。這一天東風特别大。平常騎驢就不穩,風一大真是禍不單行。山上東西都有路,很窄,下面是斜坡;本來從西邊走,驢夫看風勢太猛,将驢拉上東路。就這麼着,有一回還幾乎讓風将驢吹倒;若走西邊,沒有準兒會驢我同歸哪……驢背上照例該有些詩意,但是我,下有驢子,上有帽子眼鏡,都要照管;又有迎風下淚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幹。當其時真恨不得生出第三隻手來才好。

朱先生領着二十個學生一路走來是何等的不易。走到潭柘寺天色已晚,在寺院中住了一晚,凍醒幾回,但他看到了滿院的美景,看他如何描寫竹子:進去過一道角門,門旁突然亭亭地矗立着兩竿粗竹子,在牆上緊緊地挨着;要用批文章的成語,這兩竿竹子足稱得起“天外飛來之筆”。

當年讀郁達夫先生《故都的秋》時,看到這樣的句子:不逢北國之秋,已将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這潭柘寺的鐘聲在我的心中響了幾十年,餘音袅袅,不絕如縷。

循着這曼妙的鐘聲我走近了潭柘寺。

時間改變了記憶,潭柘寺并不遙遠。朱先生筆下滿是煤屑的路早已變成了平坦的油漆路,兩車道的油漆路蜿蜒着起伏着進入了大山。過了潭柘寺鎮,又走了幾公裡,進入了大山的腹地。隻見路旁的飯館密布,飯館的門前都有人招攬生意,他們打着手勢讓車進入院子停下用餐。下了車,吃了飯,看到一家飯館前有一老妪把一堆楊樹在花期結束落在地上的東西收拾起來,然後細細地擇着。我一打聽,才知道它叫楊樹狗,是精美的食物,可焯了蘸醬吃,可炒着吃——我的家鄉也有楊樹狗,真不知道楊樹還有如此妙用。

沿着山路向山上走去,山上一片片粉色、一片片白色使灰黑色泛着微綠的山坡變得生動而妩媚。又走了一段坡路,一擡頭看到了綠樹掩映中的紅牆。

深山藏古寺,潭柘寺在這裡,在半山腰上的山坳裡。

牆外先看見竹子,這就是朱先生當年看到的竹子吧。又密,又粗,已經很綠了。

“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

這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的古刹已經有了1700多年的曆史。

在這久遠的曆史中,有衆多的帝王與名人來寺院進香。其中有金熙宗完顔亶于皇統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進香禮佛,并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

金大定年間,皇太子完顔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顔雍到潭柘寺進香禮佛,當時的住持僧重玉禅師為此特寫下了《從顯宗幸潭柘》一詩,記述了當時的盛況,後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現此碑猶存,鑲嵌在金剛延壽塔後邊地階的崖壁上。

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替其父贖罪,到潭柘寺出家。後終老于寺中,她每日裡在觀音殿内 跪拜誦經,“禮忏觀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塊鋪地方磚磨出了兩個深深的腳窩。現今妙嚴公主“拜磚”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觀音殿内,是潭柘極為珍貴的曆史文物。

明初重臣姚廣孝助朱棣奪取了皇位,功成身退,辭官不做,到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裡與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無初德始禅師探讨佛理。期間,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過他。據說當年修建北京城時,設計師就是姚廣孝,他從潭柘寺的建築和布局中獲得了不少靈感,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時的住所少師靜室,至今猶存遺址。

這個山坳窩風向陽,極有風水,是一個金盤托月的地方,極像一把坐椅。古刹背倚高山,面前空闊。廟門前有一條小河,常常被人忽略。其實,這條河還挺深,兩邊長着水草。從山上歡快而來的溪水在涓涓的流淌,停下來靜靜的聽,還能聽到潺潺的水聲。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處形成了一個溫暖、濕潤的小氣候,因而這裡植被繁茂,古樹名花數量衆多,自然環景極為優美。

潭柘寺周圍有9個小小的山峰,據說,當年佛祖看中這裡就是因為這九座山峰,寓意“九珠環抱”。九座山峰拱衛着中間的寶珠峰,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幸潭柘寺,親賜寺名為“敕建岫雲禅寺”,并親筆題寫了寺額,從此潭柘寺就成為了北京地區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據說,現在寺院正門匾額上的“敕建岫雲禅寺”六個字為康熙皇帝手書。潭柘寺這個名稱的由來非常的簡單和直接,因為寺後的山上有龍潭,而周圍又有很多柘樹。  

潭柘寺在鼎盛時期有僧衆三萬餘人,房舍999間半。殿堂随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緻。潭柘寺的布局和風格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學原則,以一條中軸線縱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有人說,明朝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進入廟門,隻見香煙缭繞,香客沒有靈隐寺多,香火沒有雍和宮旺,但善男信女們也非常多,香火也非常繁盛。香客們或施禮或跪拜或合掌默念,走了一撥又來一撥。中國寺廟裡的佛基本上是一緻的,大殿的設計也别無二緻。金裝的如來儀表端莊,以悲憫之心面對芸芸衆生。不像日本的寺廟,裡邊所供之神佛常常出人意料,如大黑天、天照大神等等。

袅袅的香煙彌漫在四周,愈發濃烈。

殿宇巍峨,庭院清幽。寺内有許多古樹和名花,它們仿佛也沾千年古寺的靈氣,這裡的一草一木都顯得靈秀而蔥茏。

有“帝王樹”,視為佛門聖樹。其樹直幹探天,粗可數圍,相傳為遼代遺物,距今已近千年。樹枝葉茂盛,曆經千年風雨,風采依舊。這帝王樹其實是被稱為活化石的兩棵銀杏樹。挺拔偉岸,體現着皇家的威勢與尊嚴。

傳說,當一個帝王去世時,帝王樹就會有一支樹杈折斷;當一個帝王繼位後,帝王樹上又會長出新的枝條,所以人們把這棵大樹稱為“帝王樹”。

有玉蘭樹,滿樹繁花,幽香四溢,與周邊山上的桃花、杏花遙相呼應。

有“金鑲玉竹”,竿竿翠竹,綠中有黃,幽幽靜靜。隻可惜數十竿翠竹被人刻上名字,傷痕累累。

1700多年的古刹,早已形成了一種難以言說的禅意,已經成為潭柘寺的獨特氣質,這種氣質令人敬畏。不論什麼樣的人,不管有什麼樣的遭遇,内心或躁動或憂傷,在這裡都會有所觸動,歸于平靜,那是佛祖對芸芸衆生心靈的撫慰,這種奇妙的體驗是潭柘寺給人帶來的最豐厚的饋贈。

離開寺院的時候,已是下午三點一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