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太極拳門派衆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态。由于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衆多,群衆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 武式太極拳。
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創。
武禹襄,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八代傳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鄉楊露禅自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學藝返鄉,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得以知其概要。約1850年,武禹襄從其學趙堡太極拳。1852年,武禹襄親赴河南,在趙堡鎮從陳清平學習趙堡太極拳小架四十天,盡得其精妙,并獲贈《太極拳譜》,讀後大悟。返裡後,在鑽研趙堡太極拳架的基礎上,結合《太極拳譜》之精華,通過自身練拳體會,融彙貫通。經數年研發,他創編出一套“圈小勁捷、緊湊靈巧、勢簡技繁、術法分明、古樸典雅、端莊灑脫”的新型拳術,後人稱為“武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武禹襄。
3、陳式太極拳。
簡介 ,陳式太極拳有陳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所創。
4、楊氏太極拳 。
楊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楊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創。
楊露禅,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長興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七代傳人。楊露禅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貴族,他們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
5、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創。
全佑,楊式太極拳名家楊班侯弟子,習練太極拳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松靜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他根據自己的練拳感悟,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有所修訂。全佑之子鑒泉(1870~1942年),又名愛紳,從漢姓吳,自幼秉家學。民國元年(1912年),吳鑒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他對家傳的太極拳加以充實和修改,去掉重複和跳躍動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個松靜自然、架式緊湊、緩慢連綿、不縱不跳、長于柔化、獨具風格新型拳術,人稱“吳式太極拳”。
6、孫式太極拳 。
孫式太極拳由河北省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人孫祿堂(名福全,1860~1933)所創。
孫祿堂,清末民初蜚聲海内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1912年,孫祿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極拳名家郝為真。郝為真将自己所習太極拳心得傳于孫祿堂。1918年,孫祿堂将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編了動作小巧輕靈,架高步活,柔緩圓活,轉換輕盈,運動方向變化多樣,步法進退相随,運轉開合相接的太極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稱“孫式太極拳”。
7、和式太極拳 。
和式太極拳是中國傳統太極拳流派之一。始自清末河南溫縣趙堡鎮太極拳家和兆元,因地域亦被稱為趙堡太極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