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17歲的“嶺南奇才”新會少年梁啟超前往廣州參加鄉試,一舉高中第八名,成了舉人,實現了光宗耀祖的願望。更加意外的是,他的才華被主考官李端棻十分欣賞,非要把堂妹李端蕙許配給他。
李端蕙名門閨秀,她的父親是道光年間進士,曾官至順天府尹,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長,當時她正待字閨中。李端棻看到梁啟超如此青年才俊,十分喜愛,馬上想起了堂妹李端蕙。
按照當時的規矩,主考官都是中舉士子的座師,士子們一一要前來拜見。李端棻請了副主考官做媒,要把堂妹許配給梁啟超。副主考官本來有個女兒,也想許配給梁啟超,不想被主考官捷足先登,隻好做個月老了。
在兩位考官看來,這位嶺南奇才,前途不可限量。後來梁啟超所創下的功業,确實沒讓兩位主考官看走眼,他們真是慧眼識英才。
梁啟超出身寒素之家,祖輩世代務農。爺爺曾考中秀才,是他的啟蒙老師。今日一朝中舉,主考官還親自許婚,自是榮耀。過了兩年,梁啟超奔赴北京,和李端蕙完婚。第二年,帶着妻子回到了家鄉。
梁啟超對妻子的感情是十分笃厚的,1895年,時在上海的梁啟超,看着窗外的雨雪霏霏,想起了往昔與夫人在北京圍爐夜話待除夕的情景,他寫下一首《上海遇雪寄蕙仙》,寄托對妻子的思念。
春寒恻恻逼春衣 二月江南雪尚霏
一事生平忘不得 京華除夜擁爐時
此時,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梁思順已經三歲,李端蕙正在老家侍奉公婆,撫養幼兒。
李端蕙曾來上海看望夫君後返鄉,梁啟超寫了一首詞,描寫了夫妻離别時的心情:
平生未信離愁,放她片帆歸去,三疊陽關,一杯濁酒,做就此番情緒。勸君莫醉,怕今夜醒來,我侬行矣,風曉月殘,江浔俯首何處。
天涯知是歸路,奈東勞西燕,遼絕如許,滿地幹戈,漫天風雪,耐否客途滋味。幾多心事,算隻有凄涼,背人無語,待取見時,一聲聲訴汝。
此時,正是甲午戰事戰敗之時,梁啟超投身、鼓呼的維新事業前路茫茫,他難免有點離情别緒,為漫天風雪感到愁悶。
梁啟超寫給夫人的詩詞還有許多,多是回憶與夫人賞月、漫步的美好之情,以寄托情思,從中也可一窺他對妻子的依戀。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梁啟超出走日本,十分挂念家眷的安全。在得知家人都遠避澳門之後,心裡稍安。遭此巨變,他十分擔心父母焦灼擔憂,多次寫信給妻子,把父母托付給妻子照顧。而妻子不愧是大家閨秀,臨危不懼,“慷慨從容,毫無怨言”,把照顧公婆撫養孩子的責任全部承擔下來。
因為此事,李端棻也受到牽連,被發配新疆。梁啟超對此深表不安和愧疚,擔心李端棻此行是否會有危險。
第二年十月,李端蕙才在梁啟超父親的護送下,攜女乘船到日本,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梁啟超流亡海外十四年,一直到1912年才回國。所以,他有幾個子女:思成、思永、思忠、思莊都是在日本出生的。其中,李夫人所生的是思順、思成、思莊三個孩子。
梁啟超與孩子們
02梁啟超與夫人王桂荃王桂荃本是李端蕙娘家丫鬟,名字是梁啟超後來給取的。她是四川廣元人,父母早逝,被多次轉賣後來到了李端蕙娘家。1894年,李端蕙回娘家省親時,見她聰明伶俐,就把她帶到了梁家。
王桂荃對梁家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人。她不但照顧梁家的生活起居,掌管财務,是家裡的生活總管。王桂荃比梁啟超小12歲,1903年,在李端蕙的主張下,和梁啟超結了婚。
舊社會,雖然王桂荃和梁啟超結了婚,但依然改變不了作為側室的命運。一生之中,梁啟超雖然認為她“是我們家極為重要的人物”,與她生養了六個孩子,但在公開場合與日記等著作中很少提及她。在家裡,孩子們都把李夫人稱為“媽”,稱王夫人為“娘”。但王桂荃把所有孩子一視同仁,孩子們都十分喜歡她。她既是孩子們的“娘”,又是梁啟超夫婦的傭人。梁啟超的9個孩子都能夠成長為棟梁之材,與王夫人任勞任怨撫育孩子的關系巨大。
王桂荃雖然出身低微,但品格十分高尚,她具有的包容、耐勞、堅忍和進取心、同情心,是梁啟超十分依賴的生活伴侶。梁家的生活和睦,以及梁啟超的成就,都有其忍辱負重、默默付出的功勞。
特别是1929年,梁啟超去世之後,此時李夫人已經去世五年,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王桂荃一人身上。此時,除了思順、思成外,其它的孩子都還在求學,而家裡的生活來源卻斷了。王桂荃一人承擔起生活的重擔,艱難地支撐起一個家,特别是她把房子賣掉,把剩餘的孩子送到海外讀書,把每個孩子都撫養成材,真是了不起的一個母親。
不幸的是,1968年,特殊時期,她與孩子們四散分離,獨自在一個陰冷的小屋與世長辭,沒能迎來生活的曙光。她是千千萬中國女性的縮影,是很了不起,創造奇迹的母親。
1995年,梁氏的子孫們齊聚在北京植物園的梁啟超夫婦墓前,在墓園的東側立了一塊卧碑,在碑後種下一顆松樹,命名為“母親樹”。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在碑文上寫下“教子有方,撫育子女成長有功,後人見樹,如見其人”,以此來表達對王夫人的緬懷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