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藝術比賽評選出了結果。
第一名,是這張名為《太空歌劇院》的畫作。
太空歌劇其實是一個科幻名詞,泛指把故事的背景舞台設定在外太空的未來向作品。
而這副畫作,則取了它的字面意義。
古典夢幻的巴洛克歌劇院舞台上,幾位演員穿着華美的戲服,向着黑暗中的觀衆表演歌唱。
而在觀衆席之中,一個光芒四射的巨大圓窗似乎通往另一個未知的世界。
獎項一經公布,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這張畫的署名是“Jason Allen via Midjourney”:Jason Allen是一家遊戲公司的CEO,而MidJourney……則是一款人工智能繪圖軟件的名字。
——也就是說,這幅畫作并不是被人類畫出來的,而是由AI人工智能制作的!
這兩年,大家應該或多或少地看到了一些AI畫作。
AI繪畫,需要使用者先輸入一些關鍵詞,而後AI根據這些關鍵詞分析網絡上現有的相關圖片,生成一張新的圖片。
之前,就有很多驚豔四方的例子。
(關鍵詞:貓騎士)
(關鍵詞:穆夏的taco女神)
然而問題在于,AI畫作,放到人類藝術比賽評選,這違反規定嗎?
至少在這個比賽中不違反。
Jason參加的是“數字藝術/數字修飾攝影”評比,這個類别的比賽允許任何數字技術參與。
評委也稱:“雖然評比時我并不知道MidJourney是AI工具,但即使我們知道,也同樣會頒發這個獎項。”
Jason表示,雖然是AI畫圖,他作為“創作者”也需要費一些功夫。
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不停地修改自己輸入的關鍵詞,給MidJourney提交盡可能精确具體的詞語,創作了100多張作品。
他從這上百張繪畫中,選出了自己最喜歡的三張圖,用GipaPixel AI将圖片清晰化,又用Photoshop進行微調,最後才打印在畫布上。
根據Jason說,他其實并不是一個藝術家,而是遊戲創作者。
他們做遊戲的程序員,經常需要和畫師合作,付高額稿費委托畫師創作各種各樣的圖,用在遊戲之中。
所以在今年夏天各大公司紛紛推出自己新的AI繪圖軟件并發起對外公測時,Jason立刻開始了自己的AI繪圖嘗試。
他被AI的創作能力震驚了。
“我簡直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這些畫作就像是有某種超自然的力量參與其中。”
于是Jason想:我應該拿這些作品去參加藝術比賽,反正随着AI發展,總會有人這麼做。
他決定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沒想到的是,他的作品真的獲得了一等獎,于是他把自己的心路曆程分享到了論壇——但這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議。
推特上,藝術家們怒噴了一萬多條。
“有人用AI生成作品參加比賽獲得了第一名。
……真他X的XX。”
“我們這一代人眼睜睜地見證了藝術的消亡。
如果在機器的沖擊下,連最需要創意的藝術工作都不安全,其他高技能的工作也岌岌可危。
到時候,我們還有什麼?”
“最可怕的是,評委們在評判的時候不知道這是AI,卻仍然覺得這是一個勝過其它作品的畫作。
這對于“人類VS AI(究竟哪一方更厲害)”的争論不是一個好兆頭。”
但對這些争議,Jason不以為意:
“這不會停止的。”
“藝術已死,朋友們。AI赢了,人類輸了。”
AI制作的畫作,在人類的藝術比賽上獲得了第一名。
這件事給藝術界帶來的沖擊,無異于AI第一次擊敗人類職業圍棋棋手。
(2016年,AI擊敗歐洲圍棋冠軍。當時人們紛紛驚歎于AI的進步,卻有很多人堅持認為這是因為歐洲圍棋水平普遍較低,AI想要徹底擊敗人類頂尖棋手仍不可能。)
在AI徹底擊敗最頂尖的人類棋手後,人們擔心圍棋界不再有各式各樣的棋風,不再有充滿浪漫色彩的神之一手。
判斷一局棋下得是否好的标準,會變成“與AI的相似度”:和AI的相似度越高,就是下得越好。
冷冰冰的機械降神,帶來了唯一的正确解,以及對圍棋的祛魅。
這像是一個人類科技發展的裡程碑,又像是一個某種意義上的墓碑……
而藝術呢?
雖然藝術沒有直觀的勝負,但藝術不是憑空而生,藝術的創作需要藝術家,而藝術家需要吃飯。
Jason認為,這件事之所以引起衆多藝術家的批評,是因為藝術家們擔心有一天AI會完全替代人類的工作,讓所有藝術家都失業。
現在,藝術家可以靠出售自己的畫作為生,也可以與公司、個人合作繪制插圖來獲得收入。
但是AI的出現,能夠在極短時間内,以幾近于無的成本生成幾百乃至幾萬張圖片。
相對于人類創作這些畫作所需要的時間、成本,AI的優勢太大了。
而且,使用AI創作幾乎不再需要“藝術功底”:即使使用者和Jason一樣,幾乎不會畫畫,也同樣能夠利用AI生成圖片。
在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時候,為什麼還有人需要為了藝術付費?
漫畫家Matt Bors說:“對于程序員來說AI很酷,但對于插畫家來說這非常令人沮喪——因為人們不再需要雇傭插畫家了。”
隻有當有人願意為藝術付費,有足夠多的回報時,才會有人願意潛心學畫數年,提升自己的畫技。
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現,會讓藝術貶值,甚至可能從根本上破壞掉藝術的大環境。
雖然現在AI還不能完全替代畫家,完成各種付費委托。
但AI發展得太迅速了。
今年,AI繪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發,每個月、每周、每天,乃至每小時都在肉眼可見地進步。
(今年5月的MidJourney繪制人像/圖源:Simon_阿文)
(今年7月)
(8月底)
人類的進步是線性的,但AI的進步是指數級别的。
普通人學習繪畫的過程,要花費數年時間,一點點學習如何起筆如何透視如何細化如何調整光影氛圍。
而AI的算法一旦成熟,他們所做的就隻是從開放網絡中搜刮出數億張圖片,自動學習這些圖片,生成新的藝術。
這也意味着,将作品上傳到互聯網上的藝術家,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了AI“取材”的一部分。
藝術家每上傳一張作品,就會讓作為競争對手的AI模仿得更像一些、畫得更好一些。
這也引起了畫家的強烈抗議:
AI,實際上就是一種高科技形式的剽竊!
上個月月底,日本網站Mimic開放了AI繪畫的測試版。
根據官方介紹,這個網站主要針對二次元畫風的插畫。
畫師可以上傳15到100張自己的繪畫,讓AI進行學習,然後生成同樣畫風的可愛頭像。
官方還舉了兩個例子:
上面是輸入的圖片,下面是生成的圖片。
畫師:此ノ木世知留,畫過《SE系統工程師》
從勾線上色落筆習慣,到頭發與五官的畫風,幾乎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日本畫家“たんたんめん”
Mimic網站自稱是想給畫師提供輔助和靈感來源,讓畫師能夠快速量産一些頭像當做粉絲福利。
……問題是,它沒有限制上傳者。
任何人,上傳任何來源的圖片,都可以立刻仿制畫風,生成這一畫風的頭像。
對于畫師來說,畫風被如此模仿,幾乎等同于抹殺了自己數十年的努力。
很多日本畫師在推特上發起了#使用禁止 的話題,禁止AI學習自己的畫風。
“注意!禁止在一切類似AI服務中使用我的插圖。
※即使是付費約稿,也不可以使用,因為版權仍然在我。”
“忘記說,我這邊絕對禁止AI模拟我的畫作。未經許可,請勿使用或轉載。”
“我所有的作品全部禁止任何AI讀取學習行為,即使個人使用也不允許。”
成百上千的畫師,在自己的個人介紹中加入了“禁止AI使用”。
抵制言論迅速擴散到整個日本繪圖圈,甚至有很多畫師删除了自己在網絡上公開的畫作,防止自己成為AI的素材。
這件事情引發的争議實在太大,Mimic在上線第二天,就下線了這個功能,宣布将會在解決相關問題後再上線。
在AI勢不可擋的強大沖擊面前,人類畫師想要守護自己岌岌可危的領地,卻又難以抵擋時代拍下的浪潮。
即使人類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也絕對不是結束。
8月,《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插圖,沒有從專門的付費圖片庫選擇,而是使用了AI生成。
文章作者在MidJourney裡面輸入了文字描述:”一個男人坐在辦公室裡的日光燈下。”
幾分鐘後,他就得到了這張圖片,并将其用于一篇關于企業家的痛苦的文章之中。
然而這件事情卻迅速發酵,推特上面有上百個藝術家對其進行抨擊。
“《大西洋月刊》作為全國性雜志媒體,帶頭使用AI插圖而不是藝術家的繪畫,這是否意味着更多的企業将會砍掉繪畫的預算?”
最終,文章作者不得不公開道歉,宣稱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個人行為,并且不會再有下次了。
但我們都知道,即使這位作者不會再使用AI,也會有更多更多的人,開始使用性價比更高的AI插圖,而不是委托畫師繪制。
像Jason一樣的人認為:人類無法阻擋AI的進步。
但也有很多人認為,AI創作的藝術,終究是缺乏靈魂的。
藝術家們是否能抵擋得住AI帶來的沖擊,或許,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