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範進考第幾名

範進考第幾名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6-29 08:31:31

讀名著,估計大家有一個共同的體會,就是書中每一個情節,甚至是每一句話、每一個字,作者都不是随便寫來,而是因為它有用、有價值。

《儒林外史》也是如此。下面舉個小例子說明。

範進考第幾名(範進考個試為何衣服)1

周進任廣東學道時,在南海坐堂考童生,應考的裡面就有範進,書中這樣說——

落後點進一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胡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廣東雖是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着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接了卷子,下去歸号。

周學道看在心裡,封門進去。

出來放頭牌的時節,坐在上面,隻見那穿麻布的童生上來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爛了,在号裡又扯破了幾塊。

我要說的是上面引文最後一句:那衣服因是朽爛了,在号裡又扯破了幾塊。

大家都知道,範進中舉前是很貧困的,一家子缺衣少食,所以他連參加考試穿的都是一扯就爛的破衣衫。

上面那句引文自然是要表現這一點,以與發達後周進的“绯袍金帶,何等輝煌”對比,讓周進因此對他産生憐憫。

範進考第幾名(範進考個試為何衣服)2

但我想問的是,除了這一作用,範進考個試衣服“又扯破了幾塊”這一細節是否還有别的價值?

有!聽我細說。

我們知道,古代科舉考試為了防止作弊行為發生,在許多方面是有嚴規的,其中,對考生衣着就有要求。

譬如,清代有這樣的規定——

“凡考試舉子入闱,俱穿拆縫衣服,單層鞋底,隻帶籃筐、小凳、食物、筆硯等項,其餘别物令在外留截。如違,嚴加治罪。”

“裈褲綢布皮氈聽用,止許單層。”

其中的“俱穿拆縫衣服”“止許單層”告訴我們一個信息:考生衣服不能有補丁!因為,有補丁意味着衣服有縫,不合“拆縫衣服”之規,也不合“止許單層”之規。

簡單說就是,科考入場,衣服可以破,但不能有補丁。

範進考第幾名(範進考個試為何衣服)3

而範進,正是因為這個,入場時穿的衣服即便“朽爛”也不打補丁,任由破洞、爛處露着。而這樣的衣服更容易扯裂,所以範進考完出場時衣服“在号裡又扯破了幾塊”。

以上是我對這一細節的解讀。

當然,作者吳敬梓寫時也許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他不過是要借扯爛的衣服表現範進的貧困、狼狽,但細節的準确無誤(沒有用補丁摞補丁來表現困窘),本身就說明他不光有豐富的生活經曆,更有敏銳的眼光,能準确捕捉生活的真實。

大家就是大家,名著就是名著,再小的細節也經得起後人的琢磨和時間的考驗。

範進考第幾名(範進考個試為何衣服)4

附:科考防作弊主要手段

為了防止科考作弊,很早就有把考生身份信息遮蓋起來的“糊名”制度和專人把試卷内容抄寫下來的“謄抄”制度,這都是為了讓閱卷者不知考生信息。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考生打小抄,規定也很多很細——考生必須穿拆縫衣服,單層鞋襪,皮衣不得有面,氈毯不得有裡;禁止攜帶木櫃木盒、雙層闆凳、裝棉被褥;硯台不許過厚,筆管須镂空,蠟台須空心通底,糕餅饽饽要切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