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防校園欺淩校園安全獲獎教案

小學防校園欺淩校園安全獲獎教案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17:22:31

生命與安全教育學科教學設計

總課時序号:2

課 題

如何防範學生欺淩

課 型

新課

教材分析與處理

教學目标

知識與能力

學習防範學生欺淩安全知識。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知道欺淩的特點和防範措施。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

增強安全意識。

教學内容

教法說明

一、圖片導入

學生欺淩具有隐蔽性、随機性、長期性的特點。

你們知道這個圖片發生了什麼?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

二、認識校園欺淩與學生欺淩

校園欺淩是發生在校園内外、以學生為參與主體的一種攻擊性行為,它既包括直接欺淩也包括間接欺淩。校園欺淩不等同于校園暴力,校園暴力包含校園欺淩,而校園欺淩是最常見的一種校園暴力。

2020年,我國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認為,學生欺淩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财産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定義的“學生欺淩”與“校園欺淩”并非等同概念。學生欺淩屬于校園欺淩的一種。校園欺淩的施害者和受害者既可能是學生也可能是教職員工,另外施害者還可能是對上學途中的學生實施暴力的其他社區成員。學生欺淩不涉及教職員工,規避了教師管理/欺淩學生的争議。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強調了欺淩者與被欺淩者雙方的權力和力量懸殊,體現了欺淩行為恃強淩弱的特點,而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并未提及這一點。

三、如何防範欺淩

對在校園裡悄然“滋長”的學生欺淩,我們該如何抵制呢?

1.抵制學生欺淩,辨别是前提

要抵制學生欺淩,首先要具備對學生欺淩的識别能力。欺淩包括行為欺淩、語言欺淩和心理欺淩。行為欺淩在校園欺淩現象中最為普遍。

行為欺淩主要指包括打架鬥毆、敲詐勒索、搶劫财物等一系列對人身及精神達到某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

2.向學生欺淩說“不”

頻頻發生的校園欺淩打破了校園裡原本屬于我們的甯靜與和諧,為了不讓校園這方淨土成為另一個“江湖”,為了不讓我們的“花季”變成“花祭”,我們要堅決向學生欺淩說“不”!

3.保護自己,關注他人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學生欺淩的發生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同學間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體沖突。二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執、事端。與同學友好相處。有的同學遇到矛盾時,不願意吃虧,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隻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我們應該寬宏豁達,不應為一丁點兒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計較,甚至拳腳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2)應對欺淩,臨危不亂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危險的發生,那麼,在危險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驚慌!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是制勝的關鍵。我們應克服心裡的恐懼,積極地去解決問題或者本能地保護自己。

(3)及時報告,以法維權

由于學生欺淩事件的随機性,許多同學對其産生了恐懼和焦慮。一些同學不敢把事情告訴家長和老師,更不敢報警,甚至警方破案後也不敢出面作證,成為“沉默的羔羊”。忍氣吞聲往往會導緻新的欺淩事件的發生。

四、案例讨論

樹立起正确的安全防衛心理,加強安全防衛意識教育,培養正确的安全防衛心理。

【例一】據《報刊文摘》報道:四川某學校的低年級學生張某,從入校常受到高年級一男生的敲詐,他自己不敢花零用錢,省下的零用錢“奉獻”了哪位“大哥哥”。有一天,該學生被逼急後,偷了同班同學的财物,被老師查出後,才說出了偷竊的原因,此案令人震驚。

【例二】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某中學生,由于上網吧,在網吧裡結實了一位社會青年,該青年常以向家長、向老師通報他上網吧為由,向該中學生勒索香煙、錢等。後來有一次發展到在路上争吵,該生被社會青年動手毒打,幸好被“110”巡警發現,在家長的強烈要求下,開始了立案偵查。有少數學生被欺負,一直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而是請社會青年來“擺平”,終于釀成了流氓鬥毆,給學校、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采取的應對措施】

第一,要學法、守法、懂法、用法。

第二,要有及時報告的意識。特别是個子矮小,體力單薄的學生遇欺時,要及時報告家長、老師,請求其出面解決。

第三,要有機警的報警意識,即遇危急時臨危不懼,尋找脫身之遇,求助于警方幫助。

第四,要謹慎交友。

五、總結

校園本應是我們健康成長的樂園,充滿愛,和諧共進,但也會有不和諧因素擾亂我們的樂園。校園欺淩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校園欺淩發生正反映了青少年不成熟、暴露了青少年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改正缺點,彌補不足,每個同學的前程都會陽光明媚,一路光明的。

講授法

讨論法

教學反思

小學防校園欺淩校園安全獲獎教案(學校安全迎檢資料)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