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戲曲中昆曲被稱為水磨調,因為昆曲腔調軟糯、細膩,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湯團,因此起了個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調”。水磨節奏慢,節拍為四分之四拍,甚至是四分之八拍,并兼有戈陽、海鹽、北曲的韻味,成為一種舒徐凄婉的全新腔。
2、水磨調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宋、元以來,中國戲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樣。元末,顧堅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帶的南曲原有腔調加以整理和改進,稱之為“昆山腔”,為昆曲之雛形。
3、昆曲發展到明代嘉隆時期,經魏良輔十年改革而成新腔,及至梁辰魚新編《浣紗記》,因曲調幽雅婉轉,唱詞典雅華麗,稱“水磨腔”,好象古代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一樣細膩軟糯。風靡全國600個春秋,被譽為“百戲之祖”。新變昆腔在咬字發音上,富有字頭、字腹、字尾、開口、閉口、鼻音等各種技巧,唱出的每一個字,都要分頭、腹、尾三個部分,腔随字轉,仿佛石磨碾米,慢吞吞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