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全國樓市就呈現出量價齊跌的勢态。
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對比去年同期,全國新建商品住宅房價下跌近10%。
但不少網友在後台留言:“數據騙人,我們這兒根本沒降!”
看了看他們的IP地址,我沉默了。
是的,一線城市房價沒可能下跌。
單列出北、上、廣、深的價格:
同比去年每月增長3-5%,完全不受經濟影響。
隻能說,奮鬥青年的安家夢,它依然很遙遠。
一線城市的房價為何隻升不降?
人口紅利大
在人口千萬級城市中,北上廣深四地在人口總量,尤其是人口密度上,遠超過其他城市。
人口基數大,擁擠度高,構成了房産的稀缺性。
重慶人口密度低,總量的意義不大,北京有行政規劃因素,人口聚集性高
潛在購買需求強
國家統計局官方發布的城市數字隻更新到2019年,我們就取2009年到2019年的數據。
如果計算出這10年内各城市商品住宅的人均購買面積,就可以看到城市的潛在購買需求。
人均購買面積=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人口數
我們有個“90/70政策”:新建商品住房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所占比重必須達到70%以上。
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是每戶2.62人,以每戶購買90平米商品房為标準,即人均應購買34平米。
對比之下,北上廣深的購買需求空間還很大,最高的深圳才人均18.2平米(但是深圳面積隻有不到0.2萬平方公裡,未來有錢未必有地)。
購買力強
不是說北上廣深的人均收入有多高,在房價面前,收入水平顯得毫無意義。前面的文章《買房有多難》中分析過,不吃不喝買一套90平米住宅,北京要60年、上海40年、廣東34年。
漂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太多,這些優秀的年輕人聰明勤奮,對未來收入預期也很高,于是他們敢于房産消費,并且通常能得到老家父母的經濟支援。
現實是骨感的,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得不選擇離開,回老家或者去新一線城市,比如成都、杭州。
但同時,每年也有一批壯志淩雲的年輕人從高等學府奔向北上廣深,帶着他們的夢想和熱忱.......
也許,這是一代人的宿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