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易經裡最經典的兩句話

易經裡最經典的兩句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2:05:34

文/文孟君


易經“大過”卦(如圖)。

易經裡最經典的兩句話(說說易經獨立于世)1

“大過”卦


其卦辭說:“大過。棟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桡’,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其含義是:

大過卦。棟梁彎曲,适宜有所前往,亨通。

《彖傳》說:“大過”,宏大者過越常理。“棟桡”(棟梁彎曲),是“本”“末”柔弱。剛陽過越而守中,巽順和悅而前行,“利有攸往”(适宜有所前往),亨通。“大過”之時宏大啊!

《象傳》說:“澤”滅沒“木”,“大過”之象。君子因而獨立于世、無所畏懼,避世遁居、無所憂悶。

其中,“大過”,意思是宏大者能夠過越常理。“棟”,棟梁。“桡”(ráo),曲木,木頭彎曲。“攸”,所。“亨”,亨通。

“本末”,本與末,指初爻和上爻。“剛”,剛陽。“巽”,巽順,順從。“說”,同“悅”,和悅。

“澤”,水澤,指上卦“兌”。“滅”,滅沒。“木”,木頭,指下卦“巽”。“遁世”,避世隐居。“悶”,憂悶。

唐代大儒孔穎達,解讀此卦道:“‘過’謂過越之‘過’,非經過之‘過’。此衰難之世,唯陽爻乃大能過越常理以拯患難也,故雲‘大過’。以人事言之,猶若聖人過越常理以拯患難也。‘棟桡’者,謂屋棟也。本之與末俱桡弱,以言衰亂之世,始終皆弱也。‘利有攸往亨’者,既遭衰難,聖人‘利有攸往’,以拯患難,乃得亨通,故雲‘利有攸往亨’也。”(魏王弼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

孔穎達認為,“大過”卦之“過”,是“過越”之“過”,不是“經過”之“過”。在此衰微、危難之世,唯有陽爻的“宏大”,能夠超越常理以拯救憂患時難,所以說“大過”。就人事而言,猶若聖人超越常理以拯救憂患時難。“棟桡”者,意思指房屋棟梁。其本末兩端都彎曲柔弱,以此來說明衰亂之世,始終都是衰弱。“利有攸往,亨”句,既然遭遇衰微危難,聖人“利有攸往”(适宜有所前往),以拯救憂患時難,就能得以亨通,因此說“利有攸往,亨”(适宜有所前往,亨通)。

關于“彖辭”中的“大過之時大矣哉”句,孔穎達解釋道:“此廣說大過之美。言當此大過之時,唯君子有為拯難,其功甚大,故曰‘大矣哉’也。” (魏王弼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

這句是泛說“大過”之美。當此“大過”之時,唯君子能有所作為,拯濟時難,其功業甚大,因而說“大矣哉”(宏大)。

關于象辭,孔穎達分析說:“‘澤滅木’者,澤體處下,木體處上,澤無滅木之理。今雲‘澤滅木’者,乃是澤之甚極而至滅木,是極大過越之義。其大過之卦有二義也:一者物之自然大相過越常分,即此‘澤滅木’是也。二者大人大過越常分以拯患難。‘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者,明君子于衰難之時,卓爾獨立,不有畏懼,隐遁于世而無憂悶,欲有遁難之心,其操不改。凡人遇此則不能,然唯君子獨能如此,是其過越之義。”(魏王弼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

“澤滅木”句,“水澤”處下,“樹木”處上,“水澤”沒有滅沒“樹木”的道理。現在說“澤滅木”,是“水澤”甚大以緻滅沒“樹木”,是極大超常之義。“大過”之卦有二義:一者,自然之物相較大大超越一般常度,即此“澤滅木”(“水澤”滅沒“樹木”)。二者,“大人”大大超常拯救憂患時難。“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句,說明君子于衰微危難之時,卓爾獨立,沒有畏懼,隐居遁世,沒有憂悶,思有避世之心,其操行不改。凡人若遇此情境就不能這樣,唯有君子能夠獨獨如此,這就是“過越”的内涵。

元儒李簡(李蒙齋),也說:“君子當此之時,或進則大有為,反本末之衰,‘獨立不懼’可也。或退而窮處,則堅貞不移,著書立言,垂法将來,‘遁世無悶’可也……皆大過之事。”(元李簡《學易記》)

在李簡看來,君子當此之時,或者仕進大有作為,撥反本末衰微之勢,“獨立不懼”較為适可。或者退隐窮處,堅貞不移,著書立說,垂示法則以待将來,“遁世無悶”較為适可,都是“大過”之事。

可見,“大過”之時,是衰微危難之時,同時,也是強大者力挽狂瀾、拯濟時難之時,更是建立宏大偉業之時。如此“大過”情境,需要超常魄力、能力和智力,才能“獨立不懼,遁世無悶”,才能成就“大過”之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