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僞裝者》中的明城,太符合“叛徒”這個人設了。
首先,他來自社會底層,具有“反判”的現實觸媒。他原本是個孤兒,在孤兒院裡凄苦度日,被桂姨誤認為自己失散的兒子而認回。但當桂姨得知自己被那富商欺騙,不能“母憑子貴”和富商破鏡重圓後,将所有的怨氣怒氣戾氣都撒到這個無辜的十歲孩子身上,明城受到了非人的虐待,用他自己的話說“幾乎死掉”。後來,桂姨再來明家,想要認下明城,連明鏡和明樓都認為要征求明城的意見不敢貿然答應,可以想見,明城受苦至深。
這樣凄慘的童年,就像是一片培養“反社會人格”的沃土,有這樣經曆的人一旦長大成人,擁有了反擊的力量,是極有可能悍然出手的。
這就像是卡夫卡說的: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再者,明城與明家非為至親,實為領養,如果反叛起來,不會在列祖列宗面前有什麼血緣負擔。
就在明城過着生不如死的黑暗日子時,明鏡在無意之中發現了奄奄一息的明城,并立刻帶回明家撫養,并賜予“明”姓,這才給了明城一個長大成活的機會。
而我們在看電視劇時,就會發現,明家姐弟幾人的合影,是有兩版的。一幅是隻有明鏡、明樓和明台(明台雖然也為收養,但明台的母親舍命救下明家姐弟,這樣的大恩已足以讓明鏡明樓視明台為至親,而明城顯然沒有這樣硬的“後台”),另一幅上面才有明城,湊成明家四姐弟。這就是明晃晃的暗示明城屬實是收養的地位。
這樣大的恩情,是需要回報的。如果回報的不能抵消收養活命的大恩,弄不好,這“欠債感”會像一塊巨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所謂“債多了不愁”,我就恩将仇報了,怎麼地吧?
第三。外界輿論一直認為明城是明家的“仆人”,但明城明明吃穿用度等等都和明家姐弟一個待遇,在“主人”“仆人”之間無縫切換,難免會産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就像劇中,明樓就利用外界對明城“仆人”身份的認同,讓明城假意牢騷滿腹,不滿自己卑賤的身份,而想要不擇手段地一夜暴富,脫離開明家,從而引誘孤狼和南田洋子上鈎。
汪曼春、孤狼、梁仲春、南田……一個個陰險狡詐,詭谲多疑,為何卻從不懷疑明城要自立門戶的“狼子野心”呢?恰恰說明了所有人都認同明城“下人”的設定,都想當然地認為,在那樣的尴尬處境下,“叛出”而讓自己過上夢寐以求的奢華生活,是必然。
這三條,咱們可以用和明城類似身份的兩個人作比。
第一,《賭神》裡,賭神高進的堂弟高義,一直認為自己跟在高進身邊,所有的光環都照在賭神身上,心理産生極大落差,又貪圖高進的妻子,又想獨吞賭神的巨額财富,居然吃裡爬外,勾結陳金城,喪心病狂,想要殺死賭神。如果不是賭神提前恢複記憶,結局還真的不好說。
第二,就是《教父2》裡偉大的“西西裡王”吉裡安諾,最後卻死于自己最信任的表弟皮肖塔之手。因為英雄隻有一個,所以隻要有吉裡安諾在,皮肖塔永遠隻是一個陪襯品。所以他不甘心,他選擇了背叛。
這兩位至少還都和主角沾親帶故,都能毫不猶豫痛下殺手,何況一個有過童年陰影的,不沾親不帶故,唯一知曉明樓真實身份的人,隻要動動嘴就可以換來榮華富貴的“仆人”呢?
但為何拿着“背叛”的劇本,就始終忠誠不二呢?我想,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明城自身的原因。他具有超強的意志力和辨别力,重情重義,心懷感恩,猶存質樸敦厚本性,不失赤子心腸。這就像牆角處的花,會更加渴望光明一樣,從深淵裡爬出來的明城,感謝感激明家姐弟對他的再生再造之恩,給了在亂世裡漂泊的他,一個溫暖的家。所以,他從内心笃定這是需要他竭盡心力呵護的親人,因而誓死追随明樓,守護明家。
二。明家姐弟的深明大義至誠至善。在父母被陷害慘死的境況下,明鏡十七歲執掌明氏企業,靠着堅韌頑強,一路打拼,讓明家成了大上海的“豪門”,令日僞為之側目。亂世求生的明家姐弟,卻能夠義無反顧地認下瀕死的明城,并給予明城和明樓同樣的照顧和接受同樣良好的教育,這種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想,鐵石心腸也會為之融化。
三。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有民族大義之心。相同的愛國情懷,在國家大義面前,他們既是親人,也是戰友,不僅可以并肩戰鬥,更可以為着對方獻出生命。家國情懷,擠占了所有自私自利的個人欲望。
所以明城才成為了明樓最得力的助手,明台最親愛的哥哥,明鏡即使在臨死前不忘為之張羅親事的好弟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