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種隔夜菜堅決不能吃?長假回來第一天,#女子長期吃隔夜菜重度貧血暈倒#沖上熱搜第一許多人不淡定了,上班忙碌,提前做好飯菜是常有的事,為何吃隔夜菜會導緻貧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隔夜菜還能吃嗎?,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這6種隔夜菜堅決不能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長假回來第一天,#女子長期吃隔夜菜重度貧血暈倒#沖上熱搜第一。許多人不淡定了,上班忙碌,提前做好飯菜是常有的事,為何吃隔夜菜會導緻貧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隔夜菜還能吃嗎?
長期吃隔夜菜導緻貧血?
根據媒體報道,武漢的胡女士一個人獨居,生活較為節儉,為了省事,她總是一次做2天的飯菜,每次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加熱一下。最近,她總感覺渾身沒勁兒,甚至在家中暈倒,被鄰居緊急送往武漢市中心醫院。
經檢查,醫生發現胡女士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貧血表現,判斷其患上了一種叫做巨幼細胞性貧血的疾病。武漢市中心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王利介紹,女性的血色素正常範圍為110-150,平均為130左右,胡女士的血色素值為60,比正常人的平均值少了一半。此外,胡女士血液中的維生素B12和葉酸含量也較低。
根據檢查數據,結合病人病史,醫生判斷胡女士與長期吃隔夜菜,肉類攝入較少有關。王利說,葉酸和維生素B12是造血原料,如果因造血原料缺乏導緻沒有足夠的血量生成,就會導緻貧血的發生。
此外,醫生發現幾年來老年人換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情況較多,除了吃隔夜菜,長期素食也會導緻維生素B12缺乏,是發病原因之一。醫生建議,要适當的補充蛋類和肉類以保證足量的維生素B12。
網友各執己見,誰更有道理?
熱搜一出,網友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隔夜菜确實不應該吃,除了新聞中所說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隔夜菜會亞硝酸鹽含量更高,長期食用會增加患癌風險;有人則認為隔夜菜不是重點,重點在于膳食結構不合理,長期營養不良;還有人對巨幼細胞性貧血認識不足,認為是缺鐵性貧血。
究竟哪一種更有道理?我們就從巨幼細胞性貧血說起。
上海長海醫院副主任醫師陳潔在好大夫平台發布的科普文章介紹,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因缺乏維生素B12或(和)葉酸或者其他原因導緻的DNA合成障礙所形成的大細胞性(紅細胞平均體積大于正常範圍,通俗講就是紅細胞個頭比較大)貧血。嬰兒、青少年、妊娠婦女和哺乳母親,由于對造血原料的需要量增加,會發生維生素B12或(和)葉酸的相對攝入不足。
陳醫生介紹,人體内有充足的維生素B12儲備,一般短期内不容易引起缺乏,但葉酸性質極不穩定,容易被光和熱分解。中國人長時間炖煮和高溫煎炒容易造成食物内葉酸成分被破壞。過度節食、偏食以及長期素食,缺乏蔬菜、肉、蛋攝入也會導緻葉酸攝入不足。吸收障礙是維生素B12缺乏最常見的原因。
報道中血常規和葉酸、維生素B12檢查結果可以比較明确的指向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而非缺鐵導緻的缺鐵性貧血。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發微博認為,報道案例的主要問題其實不是“隔夜”,而且飲食太單調,食物攝入種類太少,營養不均衡。
阮光鋒分析視頻中說胡女士“一個人生活,做一次飯,吃兩天”,生活較為節儉,也很少吃肉。“膳食指南推薦我們每天最好吃12種食物,她這兩天都隻吃幾種食物,營養攝入肯定就是很少,很多有益鐵吸收的營養素肯定也不夠,比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其次,肉裡的血紅素鐵最多,很少吃肉的人更容易貧血。
阮光鋒總結隔夜飯菜本身不是洪水猛獸,隻要處理得當,适當吃沒事,還有助于減少食物浪費。但是,關鍵還是要合理儲存。比如提前用保鮮盒保鮮袋放好,冷藏保存。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是否變高早已有很多權威科普。首先,隔夜菜并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如果放置時間超過8-10個小時,就算“隔夜”;其次如果處理得當,快速庫冷藏,隔夜菜的風險是可以忽略的。
cctv生活圈的科普
甯波市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曾做了一項關于隔夜菜的科學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
1. 中午燒的菜,放進冰箱,晚上是可以拿出來吃的。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菜肴在4℃條件下冷藏儲存,過了6小時後亞硝酸含量基本不變,微生物增值較少。
2.中午燒的菜,放常溫下,最好晚上就不要再吃了。實驗結果顯示,25℃環境下保存的菜,即常溫下保存的菜過了6小時後,雖然亞硝酸鹽含量變化不大,但是微生物開始增殖,菌落數量相比剛出鍋時增加不少。而且涼拌菜更容易導緻微生物增殖。
3.中午或晚上燒的菜,如果還要再吃,一定要放冰箱!從此次實驗結果看,4℃條件下冷藏儲存的隔夜菜,不管是肉類還是菜類,24小時内亞硝酸鹽含量基本不變,菌落總數的增加量也非常小,因此不存在隔夜菜亞硝酸鹽超标、菌落總數超标、有毒的風險。
最終的結論是隔夜菜吃進醫院,往往可能與保存方式、時間不恰當等有關。這樣看來,時間不夠的職場人提前做好飯菜,注意合理膳食,并及時冷藏保存,“隔夜菜”并不可怕。(王旭)
來源:東方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