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是一時一事興起之行為,應該是一個長期、持久,堅持不懈的過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在其《荀子·勸學》篇中就有“學,不可以已”的著名論斷;今天,大家都可以看見,公立、私立學校随處可見,政府一再強調:學校要建設最好的基礎設施。可以說,學習,從古到今對一個人的修身、齊家,對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有多麼重要。現在我們不談國事、不論工作,隻談家事、談談學習對一個人來說,有哪些影響,有哪些好處。學習有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的學習兩種,我們先來讨論書本知識的學習這個話題。我個人認為,書本知識的學習對個人來說,至少有以下五方面好處。
陶冶情操,增進精神食糧。學習是一件很苦的事,要學會苦中作樂,這樣你就不苦。看看那些初、高中學生,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學生,用老師的一句話來說叫做“要脫一層皮”、“現在你不吃學習的苦,今後你就要吃生活的苦。”——這種說法一點不過分。苦中作樂,就是要在書中尋找樂趣,要找出書中對有利于自己發展的亮點,找出能促進自己進步的共性特點,也就是學習要能夠與讀者本身産生共鳴。“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要認真的學,一絲不苟,不可“走馬觀花”,要“下馬看花、實地賞花”,這樣學習才有所收獲,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對于學習,還要有争對性、且針對性要強,不盲目、盲從,最好是“學習為我所用”、“學以緻用”、“學有提高”、“學有長進”,否則,僅拿着一本書看,心不在焉,“拿倒了都不知道”,那是不行的。學會苦中作樂,方能陶冶情操。書本其實是最好的精神食糧,書裡面的知識對陶冶讀者本人的情操,增進其精神層面的悅愉是有很大好處的。有位領袖說:“我可以三天不吃飯,但不可一日不看書”就是這個道理,隻有在找到學習方法、且學習有了目标之後,讀書才會産生興趣,有了興趣,讀書才感覺不難。
增長理論知識,提升理論水平。從書本中學習的知識,主要是理論方面的知識。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去指導實踐,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因為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則是盲目的實踐,不管是空洞的理論、還是盲目的實踐,都是我們每一個人現實生産、生活和工作中所不需要的。一個人理論水平的高低,取決于他學習理論知識的多少,取決于他學到哪一方面的知識,更取決于他學到後用于指導實踐、辦實事的多少;常規情況下,理論知識學得多的人,他指導實踐的信心、決心就會更足、更有說服力,辦事成功的幾率的也就更高、成功的事情也就更多,質量就更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反之亦然存在。一個小學生和一個大學本科生相比,一個大學本科生與研究生相比,研究生再跟博士生,博士生再跟博士後相比,每一個台階、每一步付出均不相同,所學到的知識和運用領域也不同,在社會上所取到的作用也不相同,對于付出來講,與學到的知識是成正比的,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獲,而不是坐享其成,不勞可獲、不勞而獲。故學習的一大好處就是增長理論知識,提升理論水平。
為社會實踐打基礎。學習本身的意義在于不僅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就是要去運用它,運用學到的這些知識去做什麼呢?肯定的答複就是四個字:指導實踐!如果一個人的學習隻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不能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去指導具體實踐,不能在實際生活中、工作中發揮作用,那麼這個人就是人們常說的“書呆子”。對于書呆子,學習隻是浪費時間、學習隻是取悅于自己,學習甚至是浪費生命。這是一種無比自私、自利的行為,這種行為是不被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我們說書本知識十分重要,重要就重要在它對指導實踐的必然性,否則學習它有什麼益處呢?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理論學習、書本知識的學習,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為實踐打下堅實基礎成為必然,而不是為了達到其它的什麼目的。我們說,任何人都是“滄海一粒粟”,離開這個社會不可能獨自生存,因此,當理論學習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是發揮自己特長的時候了,這時,所到學到的全部知識要運用到社會相關方面的實踐中去,為其服務。
打造為人處事功底。一個人能不能把人為好,能不能把事做好,最基本的功底是什麼?為人處事成功的底氣來自哪裡?兩個字——“學習”。人在夾縫中生存,十分不易。首先就要學會為人,為人才是一生的事情,其次就要學會做事。俗話說:“做事先做人,萬事人為先”,為人與做事的成功與否,源泉、根基就是學習。如果沒有學習作為基礎,就不能提高做成事情的本領,為好人的基本要求;隻要學習到位了,學習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自然而然達到成功做事和為人的境界要求。有一點請大家注意,有文化不一定有知識,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文化指的是以文憑為主的能夠證明你學曆高低的标志,而知識則是你學到并能運用去指導實踐的手段、方法的過程和結果。比如一個大學本科的學生,文化算是比較高了,但回到家後,見到老人不會打招呼、人家幫助完成某一項工作後,連“謝謝”都不會說,我們就說這個人文化雖然高,但沒有基本的為人處世知識;還有一個博士生媽媽,她不一定是文化很高的人,也許還是個文盲,但就是這個文盲母親培養出了這個博士孩子,我們就說這個母親雖然文化不高,但很有知識,因為她沒有知識的話,就不可能教育出這樣的孩子。于是,我們就說:學習是打造為人處事功底的。
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古話講:“讀書十年,不抵竄廣一年。”,這句話是正确的,它主要是指向實踐學習的重要性;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直接地說,實踐和理論的學習都十分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必須明白,為什麼學,學什麼,學習達到什麼效果、目的,這才是最關鍵的。學而不用是書呆子,用而不取作用,是為方向不對,用而不上,是為白學;但對于學習的人,有一點是肯定的:不學,斷無進步;不學,必将在實踐中存在盲動。一旦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有盲動的行為,那麼人就會變成了井底之蛙、蓊中之蟞,看不到遠方、把握不了方向,最終是成不了氣候。學到廣博的知識,其實是就是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視野開闊了、見識增長了,人生就距成功更進一步了。
我個人對書本知識方面學習的好處就總結這麼幾點,你們覺得呢,還有補充的嗎?如果有,直接與我取得聯系,再行交流。
聲明:本文章為作者原創文章,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通知删除;嚴禁抄襲,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