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緻良知四句真言

緻良知四句真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7:53:48

緻良知四句真言(七句話讓你明白)1

從某種角度說,王陽明的心學是一種體驗哲學,通過内心體驗來達到良知的澄明,以此去把握具有永恒性,整體性,直接性和超越性的聖人境界。我試着用七句話來讓大家你能對“良知”有一個較為深入的理解。

緻良知四句真言(七句話讓你明白)2

第一句 良知是每個人先天的判斷是非的準則

孟子曰: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盡心上》)。王陽明對此進行了深化:孟子的是非之心,知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所謂良知也。陽明先生曾對陳九川道:爾那一點良知,是爾自身的準則。爾意念着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既然良知是“爾自身的準則”,也就是自己的内心了。

第二句 良知屬于個人的内心活動

王陽明在《大學問》裡道:意念之善惡惟良知“自知之”,并作詩曰:良知即使獨知時,此知之外更無知。可見,良知有“獨知”的特性,是屬于個體的内心世界的,這個内心世界是每個人獨自占有的,所以,我們每個人就要對“天理”和自己負責,謹慎地處理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動,對每一個産生的念頭都要做理性的自我審察。

第三句 良知是自身起念的自我審察

根據王陽明先生的“良知學說”,人的良知對“意、知、物”具有監督和指導的功能。“凡應物起念處皆為意,意則有是有非,能知得意之是非者,則謂之良知”。這就是“四句教”裡“有善有惡意之動”後的“知善知惡是良知”所表達的意思。

第四句 良知是天理在每個人身上的呈現

陽明認為吾心便是天理,是世界的本體,既是萬物産生的根源,又是事物變化的歸宿。陽明說的“心就是天理”可以用《羅馬書》上一段話做一個西方式的說明: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并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

在這段文字中,法律隻是良知的變現,良知本來就是人的真心和對他人的體諒之情,這是實現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條件。其實,人類心中的道德律就是“天理”在人身上的呈現。

緻良知四句真言(七句話讓你明白)3

第五句 良知是每個人本來的聖人基因

陽明先生的《詠良知》一詩中:“個個人心有仲尼”的詩句,就是指每個人就其本心而言都有與聖人一樣(同質)的品勢。區别在于:前者有所遮蔽,後者光明自現。

第六句 良知是一種發自内心的自信

陽明先生在《答歐陽崇一》中道:未嘗虞人之不信己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當良知澄明時,凡事反身自觀,自有所得。前乒乓球世界冠軍郭躍華可以自己做己的教練,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第七句 良知乃凡事凡學的主宰

陽明認為人的心裡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種非意識是人的本性的體現,而人們要做的就是要服從良知的命令,如果不按良知去做,便在良知上加以增益或減損,這便失去了至善,而人們不按良心去做乃是出于私欲。陽明不僅把良知作為人類社會的普遍道德原理,還将其視為宇宙存在,運動的法則<天地間活潑潑的無非此理,便是良知的流行不息。

我之所以對“良知”概念進行反複地說明,就是希望大家明白:人類最貴重的東西不是皇位,不是鑽石,不是金牌,不是狀元,而是自己内心的良知,它的喚醒會給我們帶來無比的喜悅,會使我們淡淡地路過皇位,會使我們款款地繞過金山,會使我們靜靜地放好金牌,當然,也會使我們默默地拿起刀槍。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