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北京賽區B1車隊253名員工中,共有5名姓馬的職工,但是隻要一說起“老馬”,大夥肯定都知道這是指馬樹新。有“老馬”自然就有“小馬”,小馬就是馬志成,老馬小馬是爺倆,來自同一個車隊,一同保障冬奧,成就了一段佳話。
老馬是B1車隊接送班車的早班駕駛員,一天得跑16圈,176公裡,每天需要上近11個小時的班,對于即将55歲的老馬來說,真是個不小的挑戰。但不管什麼時候看見老馬,他都始終樂呵呵的。因為他有自己的驕傲,“我2008年就參加過北京夏季奧運會了,那時候我負責運送沙灘排球運動員,看着她們在賽場上争金奪銀,我都替她們感到驕傲。現在我又參加了北京冬奧會,作為世界上唯一的雙奧之城的雙奧駕駛員,我這輩子知足了”。
讓老馬驕傲的,還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兒子小馬也參加了本次冬奧會保障。本來選拔上會駕駛員時,由于疫情原因需要封閉管理,原則上不讓一個家庭出兩名上會人員,但是老馬執意讓小馬報了名,特地多次找到單位領導,表明決心。用老馬的話說:“這孩子吃不了苦,得練!”
兒子小馬是個90後,對于參加冬奧會也有很高的熱情,但對于老馬說他“吃不了苦”,他卻并不認同:“我爸總把我當小孩看,我都30歲了,在路上開車也好幾年了,都參加冬奧會了,還有啥苦吃不了的?”
父子倆都是北京公交集團客三分公司67路駕駛員,為了照顧家裡,老馬上早班,小馬上晚班。到了冬奧會,根據工作需要,老馬上早班,而小馬上夜班。盡管一直都是在一起工作,但實際上,父子倆見面的時間并不多。隻有趕上一起吃飯,父子倆才能有說有笑地聊一會兒。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老馬總覺得小馬開車毛躁,時不時就提點小馬兩句。剛開始,小馬不以為然,認為自己都已經是一名合格的駕駛員了,心裡還是很有譜的。老馬總對小馬說:“十分安全七分開,留着三分防意外”,過路口得留神。小馬随口應一聲,并沒有真正往心裡去。直到有一天,小馬開車過路口時,突然有一輛車搶燈加速直奔小馬而來,得虧是車速不快站住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吓出一身冷汗的小馬這才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再遇見問題也就能認真地向老馬請教了。
有時候,父子倆開車時在中途會車,小馬總會按聲喇叭,或者揮下手跟父親打個招呼,而老馬總是不苟言笑、視若無睹。而到達總站後小馬就時不時收到老馬的信息:“你那肩章這麼沒帶?”“把領帶系好了!”對此小馬有點哭笑不得,但是對于父親的工作,小馬是打心底裡佩服的。
老馬是黨員、班組長,一輩子要強,從來沒有請過一天假,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單位有事那是随叫随到,備受領導同事的好評。在父親的影響下,小馬也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休息的時候也跟父親一起到單位義務奉獻,逐漸也成長為單位的骨幹。
北京冬奧會正趕上中國農曆春節,大年三十那天小馬休息,就主動到車隊義務奉獻給車輛加氣。有人問小馬“過年想家嗎?”,小馬說:“也想家,但是跟我爸在一起,心裡挺踏實的。”
冬奧會運輸保障任務,要求嚴、标準高、責任大,小馬總提醒老馬按時吃藥,注意身體。而老馬卻總是說“别總是玩手機,早點睡覺,别耽誤事”,可是說完了,老馬臉上又露出那驕傲的笑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