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宋太祖趙匡胤 十一世孫、 秦王 趙德芳 嫡派子孫。
趙孟頫行書長卷欣賞《陋室銘》紙本,縱49、橫131厘米;共19行,計86字。款署“子昂”,钤“趙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齋”朱文長方印。該卷錄書唐劉禹錫《陋室銘》全文。通篇字形扁方,結體方闊,間架疏朗,方整平正,用筆方圓并舉,以方筆居多,轉折處見棱見角。法度謹嚴,字勢寬博開張,氣度平和雍容,雄渾大氣。筆力厚重,筆畫豐肥,筆法堅實,穩重遒勁,意态古樸生拙。書寫時楷中兼有行意,在嚴整中增加了幾分靈動。應為趙松雪較早年的作品。
趙孟頫是中國美術史上承前啟後的書畫大家。無論在創作還是對于後世的影響方面,均堪稱一個裡程碑式的領軍人物。他是一個多産的書法家,并且長壽,不同的時期有着不同的師承對象和創作理念。在書法史上,也許沒有誰比趙孟頫的書法更具有階段性特點,而且這種特點非常明顯,有着非常清晰的軌迹,這是和他的師承、藝術天賦、閱曆及其創作的不斷更新密切相關的。
關于他的書風的分期,廣為人知的莫過于明代宋濂在跋趙孟頫《浮山遠公傳》時所謂的“三段論”:“趙魏公之書凡三變,初臨思陵,中學锺繇及羲、獻,晚乃學李北海”,其中“思陵”指宋高宗趙構。宋濂的這種論斷被後來的很多鑒藏家和評論家所認同。現以廣東省博物館所藏行書《陋室銘》為例,解讀其早年書風。
行書《陋室銘》卷本原為紙本挂軸,後來經蓑衣裱,改為縱49厘米、橫131厘米的手卷,作者署窮款“子昂”,钤朱文方印“趙氏子昂”,引首钤朱文長方印“松雪齋”。另有白文收藏印“竹隐王氏從龍子雲章”。趙孟頫常用印中,有一方銅質的朱文方印“趙氏子昂”,即此卷中所钤印。該印在趙孟頫三十三歲時有所缺損,因此成為判斷趙氏書畫創作時間的一個重要标志。書畫鑒定家劉九庵認為此印在未損以前四周邊際乃是橫平豎直,該卷中此印尚與此一緻,據此則該卷當為其早年所書。
在趙孟頫傳世的署有年款的作品中,一些創作于三十歲左右的行書作品與此《陋室銘》卷風格較為接近,其間架結構、運筆及筆勢均多有相似之處。因此,雖然此卷并無紀年,從印章、署款和書風看,應該是趙氏三十歲左右的代表作品。
從書風看,該卷與宋高宗書法在筆道、結體上有很多繼承之處。在《陋室銘》中,不難看出,趙孟頫早年與古為徒,結字扁平,氣勢端秀,在宋高宗的基礎上融入己意,但這種“己意”是非常有限的,有些筆劃、結體還顯得有些稚嫩,以至于其藝術性與中晚年的作品相比要大打折扣。當然,在後來的臨習古人中,他博采多家,兼收并蓄,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走出古人的陰影,成為一代大家。從這件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他早年在藝術上的探索,從這點而論,其意義及其在趙氏藝術史上的地位,是非同尋常的。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