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自然客微信平台
說起《小鯉魚跳龍門》這部脍炙人口的藝術動畫片,估計肯定能成功喚醒一代人的童年記憶~片中三條小魚越挫越勇的信念十分感人,當年可是勉勵了小編好一陣子啊【呀,好像暴露年齡了…
不過在現實世界中,“跳龍門”這門絕技可再不屬于那些養尊處優、白白胖胖的小鯉魚啦,而是要由下面這個小家夥為大家展現——
1泥鳅也配美衣裝
首先充滿“特技感”的就是這一身紅白相間的喜慶衣裳,隐鳅的平鳍鳅親戚們大多和我國常見的泥鳅一樣身披不起眼的土黃色,相比之下隐鳅的時髦搭配十分出挑,甚至可以與兩栖明星白化蝾螈一較高下!但細細一看你就能發現,和白化蝾螈一樣,隐鳅體内基本不含色素沉澱;它周身的紅白是肌肉組織、器官和血液系統包裹在透明體表下顯出的本色。
這是因為它常年生活在幽暗潮濕的洞穴中,身體浸泡在水裡且很少接觸陽光,累計千萬年下來就成了不含色素的體質。隐鳅的眼部功能也因長年身處黑暗急速退化,以緻完全喪失了視力。
2都閃開,我要腳踏祥雲上天了!
感官上的缺陷不免讓小編對看似孱弱的小隐鳅有了一絲同情,但接下來科學家發現的趣事,卻徹底打消了我對其生存能力的顧慮~他們首先研究了一番隐鳅的身體構造,驚訝地發現這些小家夥竟長出了不成形的手腳,直奔兩栖類而去啊這是!
且隐鳅的骨盆部位骨骼和肌肉組織都十分發達,可作為逆流遊走時十分可靠的重心和施力點。借助着強有力的前後肢和穩定的下盤,隐鳅不僅可以在湍急的河水中自如前行,而且能夠攀附在陡峭的岩石立壁間逆流而上!
在攀爬的過程中,隐鳅會用上下腹部的肌肉群帶動還不大靈活的四肢緩慢蠕動,同時展開兩對薄鳍緊貼在岩壁上;為了達到較好的攀爬效果,它會采用對角線式的彎折路徑匍匐前進,右前肢配合左後肢,左前肢配合右後肢不斷地曲行。所以隻要抱以足夠的耐心,它便可以在栖息地任何一片河灘中實現“鯉魚躍龍門”的壯舉~
這種奇特的運動和生理結構,科學家們在之前的任何其它魚類身上都未有發現…也許這個自帶勵志光環的小家夥不僅能激勵小編天天向上,也能助科學家們解開4億餘年前泥盆紀遺留下的進化難題——水生動物如何進化出四肢,并逐漸走向陸地?小編期待着隐鳅為我們揭示其中奧妙~。
注: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系删除。
歡迎關注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自然客!
喜歡别忘記點贊哦~
如果你愛自然、愛科學、愛分享,
歡迎關注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TNC微信訂閱号: TNC_China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