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已公布的圖片上,漠糊不清地看到,三星堆青銅器表面,隐藏文字密布。考古專家“神秘不宣”,沒有放大清晰的文字圖片,看不清楚。振奮世界史學界的上古燦爛文化的驚人考古發現,被譽為“震驚世界的超級文明”,“世界第九大奇迹”,卻說沒有發現文字,真遺憾!
有網文說: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文字。但是,有關三星堆青銅器的文字識讀,90年以來,卻沒有一個學者,發表過任何一篇學術文章。在沒有對三星堆青銅器文字識讀研究的情況下,再考古出土更多的文物,您依然無法窺見三星堆文明的真相。
三星堆這尊青銅雕塑人頭像,額鑄顯著雕題“H”,筆者釋讀為“風”字。後腦貼鑄牛羊角号形狀物,也顯示“吹風”之義。當是伏羲氏族後世在三星堆王國享祀的顯赫人物。
南宋羅萍注《路史。太昊紀》“太昊伏羲氏風姓”引《三墳書》言:“伏羲以木德王,木能生風,故為風姓。”這也是三星堆王國崇拜“木德王”、大肆鑄造青銅“神樹”的原因。且“神樹”上多“神鳥”,是因“伏羲生鹹鳥”。
因為三星堆造像是為了祭祀,不仿引孔子論《祭五帝》。孔子曰:“昔丘也聞諸老聃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終始相生,亦象其義。故其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于木。木、東方。萬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則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則以所生之行、轉相承也。”
三星堆大立青銅人像,額頭冠飾上,連鑄兩“日”字整齊排列,上下兩“日”重疊則為“昌”字,取“後且大昌”之意;将“太陽”作為最高崇拜者,而大皞、太昊伏羲氏像太陽。特别是大立青銅人像,兩手握“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測器之類;冠頂上鑄〇形“太陽”出山狀,左右對稱分射兩道光芒,旭日東升象征“伏曦”;下面是對稱的一對鳥目鳥喙,是伏羲後世巴人的圖騰,《逸周書·王會》:“巴人以比翼鳥。”大立青銅人像,是三星堆所崇拜的神聖權威的最高王者,惟有“百王先”伏羲當之無愧。
《周易.系辭下傳》:“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譯文:皇古伏羲氏統治天下的時候,昂起頭來觀察天上的形象,低下頭去觀察地上的法則;又把鳥獸的紋彩和土地所出産都加以觀察,近則取于人身,遠則取于萬物。于是首先作出八卦,才能通曉神明的德行,才能區分萬物的情狀。并且作出結繩的方法,制造網綱,用來漁獵。這個意思是從離卦中虛得來的。)
筆者釋讀三星堆玺印4個文字為:“帝昊守家”。
《左傳·昭公十七年》:“大皞(太昊)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山海經·海内經》:“西南有巴國。大皞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路史·太昊紀》:“伏羲生鹹鳥,鹹鳥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後炤,後炤生顧相,顧相是生巴人。”《世本·帝王世系》:“太昊後,巴。鹹鳥,巴人之先。”
所稱“西南有巴國”,即《呂氏春秋》所載夏代晚期,商湯結交“漢南之國四十國”;《尚書》所載殷商末期,參加周武王伐商纣王的“牧誓八國”:“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三星堆是“群巫巴國聯盟”文明崛起的中心。
伏羲後世在西南建立巴國,以伏羲龍圖騰雕刻玺印,印文之義是:以龍師的威武,守護太昊家族巴國的疆域。這是“西南巴國”最具神聖權威的“龍師”玺印。
三星堆這件文物的圖文是:龜背左右為龍馬圖騰,中間是個“羲”字,即負羲龜。此“羲”字是金文的前身 ,象形文字的化身。
《周易·系辭下傳》:“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禮緯含文嘉》:“伏羲德治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象而作《易》。”《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上古伏羲時,龍馬負圖出于河,神龜負文出于洛。”
三星堆這件文物上有5個字,筆者釋讀為:“人鳥慕巴皇”。意即:鹹鳥後世巴人思慕巴皇伏羲。因為史稱巴國領袖為“巴王”,隻有西南巴國至高聖祖伏羲史稱“皇”。
神樹,是三星堆文物的壯觀絢麗奇葩,《山海經·海内經》:“建木,大皞爰過,黃帝所為。”晉郭璞注:“言伏羲攀援建木,黃帝治護之也。”用青銅鑄造高大的建木,是對伏羲、黃帝攀援建木登高望遠而“觀天察地通萬物”的崇拜紀念。
伏羲中子名“黃椎”,也系“木”字旁,是黃帝的祖先。與黃帝族關聯的還有“若木”。
孔子傳《帝系姓》:“黃帝居軒轅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氏,産青陽及昌意。青陽降居汦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謂之昌濮氏,産颛顼。”《太平禦覽》引《帝王世紀》:“帝颛顼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景濮,蜀山氏女,為昌意正妃,謂之女樞(《詩緯含神霧》:“瑤光貫月正白,感女樞,生颛顼。”)。金天氏(靑陽少皞)之末,女樞生颛顼于若水。”
《山海經.海内經》:“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若木,若水出焉。”若水有“若木”。岷江上源即黑水,巴山東北部流入漢江有清水河,在黑水與清水之間,即巴蜀地區,境内有“若水”“若木”,是黃帝次子昌意的降居之地、高陽颛顼大帝的出生之地。
三星堆青銅頭像額上連鑄“昌”字,表明被崇拜之人為黃帝次子昌意。因其沒有稱帝,隻有罩額平帽,而無冠頂。《華陽國志.蜀志》:“蜀之立國,肇于人皇,與巴同囿。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為侯伯,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與焉。其地東接于巴,北與秦分。”并雲:“媾姻則黃帝婚其族。”《巴志》:“華陽之壤,梁州之域,則巴蜀矣。五帝以來,黃帝、高陽之支庶世為侯伯。”
三星堆金杖全長1.42米,直徑為2.3厘米,用捶打好的金箔,包卷在一根木杆上,淨重約500克。木杆早已碳化,隻剩完整的金箔。金杖上的文字雖然看不清楚,但卻顯示着豐富的圖語。
金杖的一端,刻有圖案,共分三組。靠近端頭的是兩個前後對稱,頭戴五齒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墜,面帶微笑的人頭像。另兩種圖案相同,上方是兩支兩頭相對的鳥,下方是兩條兩背相對的魚。它們的頸部,都疊壓着一根似箭翎的圖案。
鳥在天空飛,魚在水中遊,魚鳥象征天地之靈,是吉祥之物;箭翎則表示威武,威鎮天下;人物頭飾與大立銅像頭飾相似,象征人王、神巫或政教一體的領袖。金杖是人王、神巫或政教合一元首,作為權力的象征。
長江下遊良渚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有玉杖,三星堆出土殷商時代金杖是長江傳統文化的升華。
三星堆陶文(零散字,不連文)與二裡頭夏代陶文同類。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堆字母形文字,既與古希臘字母同形,又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古蘇美爾楔形文字中的字母形同類,可想而知,伏羲後世西南巴國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發達國度,它既是而今漢語拼音字母的根底,也是現代世界通行的拼音字母構成語言文字的源頭。
陝南漢中平原出土的商代青銅器基本上發現于城固縣和洋縣兩縣境内,故稱之為“城洋商代青銅器群”。自上世紀50年代至2004年,當地已在19個地點發現青銅器33批。“城洋商代青銅器群”基本上是群衆在生産作業過程中的偶然發現,發現地點多為岸邊地勢較高的台地,集中在湑水河下遊的兩岸,流經兩縣的漢水及其支流沿岸也是青銅器出土較多的地方。目前,城洋地區發現和征集的青銅器計有七百餘件。
“城洋商代銅器群的”文化類型與三星堆同類,巴山南北同屬“巴蜀文化”。何況漢水支流古老“蜀河”“蜀王冢”,在安康地市兼管旬陽縣市境内;漢中市洋縣毗鄰安康市石泉縣,還出土有著名的“金蠶”。
《周禮》:“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即祭祀與戰争,為國家大事。三星堆青銅器群以禮器為主,更多的是玉器、象牙、金飾等寶貝财富。而陝南漢中市東部的“城洋商代銅器群”,不僅有大量禮器,而且還有衆多兵器,禮器“牛首青銅面具”和兵器“镂空虎頭青銅钺”,鑄有
“王”字,顯然具有“王權”“王師”的尊嚴威武。筆者認為:三星堆是西南巴國的後方文明中心,“城洋商代銅器群”是西南巴國的前線指揮中心。
殷墟出土有3片甲骨文,載明商王武丁3次派婦好挂帥“伐巴方”。秦巴漢水“巴方”的“牧誓八國”(庸、蜀、羌、髳、微、盧、彭、濮),越戰越強,終于協助西周滅了殷商。可想而知,婦好“伐巴方”三戰三敗,因為商王武丁賜給她的大型盛酒銅器,“銅山父己圓罍”和“亞伐方罍”,成為“巴方”的戰利品。
綜上所述,陝南漢中市東部“城洋商代銅器群”佐證三星堆不是孤立的“古蜀文明”,不僅有“縱目”蜀王面具,還有神農後世姜巴髳國“王”的“牛首”面具,更有伏羲後世虎巴彭國“王”的“虎頭”钺。何況三星堆文物名類《山海經》有記載,那麼,“西南有巴國”包括了邦國之一的“古蜀”。
夏啟之臣孟塗“司巴”,孟塗掌管巴人祭祀和訴訟,西南巴國是夏朝臣國;夏朝末期,西南巴國“漢南之國四十國,皆歸”商湯,助其滅夏桀。殷商王朝前中期,西南巴國是其同盟服國“巴甸”;中後期成為對抗的“巴方”,西南巴國崛起,中原商朝日衰,在華夏大地屹立長江、黃河兩大文明。
西南巴國前線“牧誓八國”,助西周推翻了殷商,被西周王朝分封為公伯侯爵,分裂了西南巴國。力圖天下統一的西周王朝,豈容三星堆分廷抗禮?周原出土早周甲骨文有“伐蜀”的記載;三星堆面臨大兵壓境,前線倒戈,孤立無援,要我滅亡你也難得财富,挖坑堆放,打砸火燒,填土掩埋。感恩三星堆古人,給三千年的後世,留藏了燦爛豐富的瑰寶!
附:三星堆拜金文化内涵
以三星堆為中心的西南巴國,具備“南有江水金沙,北有漢水金州”的産金地利優勢,創造了豐富的拜金文化,其内涵是崇拜“能修太昊之法”的金天氏少昊。
戰國《世本.帝系篇》:“少昊,黃帝之子,名契,字青陽。黃帝殁,契立,王以金德。”東漢宋衷注:“玄嚣,青陽,即少昊也。”戰國《屍子》:“少昊金天氏邑于窮桑。日五色,互照窮桑。”戰國屈原《楚辭.離騷》:“诏西皇使涉予。”東漢王逸注:“西皇,帝少皞也。”
《史記.五帝本紀》:“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一曰玄嚣,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西晉皇甫谧《帝王世紀》:“少昊帝名契,字青陽,姬姓也。其母方雷氏女,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有感,生少昊。是為玄嚣,降居汦水,有聖德,邑于窮桑。能修太昊之法,故号少昊。”
《禮記.月令》和《呂氏春秋.孟秋紀》均載:“孟秋之月,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淮南子.天文訓》:“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為白虎。”《時則訓》:“西方之極,自昆侖絕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國,石城金寶,飲氣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萬二千裡。”
更新于 39分鐘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