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邬賀铨
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态,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态。”
在《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一文中高度評價數字經濟的意義,指出:“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争格局的關鍵力量。”
數字經濟在理論與實踐上都面臨很多新問題和新挑戰
一方面,數字經濟是在工業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字化對工業經濟的滲透孕育着數字經濟,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形态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将包含數字形态的工業經濟從工業經濟中分離是很難的,至今國内外關于數字經濟在GDP(國内生産總值)中占比的計算尚未達成共識。
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的數字化屬性和突出數據作為生産要素的作用使得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有很大的不同,新要素、新動能、新資産、新業态、新模式等不僅體現了新的生産力,也推動生産關系的變革,帶來了監管與治理的新思考。總之,數字經濟在理論與實踐上都面臨很多新問題和新挑戰。
《數字經濟:内涵與路徑》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哲學邏輯出發,力圖梳理數字經濟發展的理論體系。首先分析生産要素,數字經濟的全要素生産率在傳統的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基礎上增加了數據,生産場所從農田、工廠擴展到網絡,生産的組織結構從樹狀發展到網狀。
新的生産要素推動生産關系的變革,機械化和電氣化時代優化出層級化管理、精細化分工和标準化生産,即一種不斷細化分解的思維模式,這種對應于西方社會還原論的哲學思想在工業經濟時代發揮了積極作用。
而信息化時代的網絡化組織、智能化生産和個性化服務則強化了對跨時空協作的需求,體現了系統論的思維,與中國傳統哲學思維不謀而合。數字經濟的内在邏輯是一種廣泛連接的社會經濟系統,需要還原論與系統論思維的完美結合,創造出能更好地發揮數字生産力的新的生産關系。
《數字經濟:内涵與路徑》,黃奇帆、朱岩、邵平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在生産要素中,數據最能反映數字經濟的屬性,但數據隻是對事實、概念或指令的一種形式化表示,數據要通過開發才能起到要素的作用,即數據需要經過采集、傳輸、計算、存儲和分析等過程才能成為有價值的信息和知識,才能在生産、業務、決策和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這本書重點論述了通過數據資源化、數據資産化和數據資本化實現數據要素化的過程,剖析了數據确權、定價、交易等難點,以及信用和數據安全等挑戰,并提出了解決思路。這本書還深入研究了要素數據化,在數字時代,土地、資本、勞動力和技術這些傳統生産要素因與數據要素結合将被賦予新的價值,抓住傳統生産要素與數據要素融合帶來的機遇,并創新市場化配置方式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命題,這本書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推進方法。
這本書分析了金融的主要形态随技術革命發展的演變,探讨了數字金融發展的成績、問題與對策,重點論述了從消費金融服務到産業金融服務創新,給出了産業金融數字化轉型方案和建設中國特色金融體系的建議,其中關于發展數字人民币需要注意的問題和促進數字金融對中小企業支持的做法值得重視。
抓住先機科學作為,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任何一種經濟形态都需要有相應的監管框架,社會的治理和政府的職能需要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适應,有效的市場需要有為的政府來規範。不過,數字經濟時代很多新業态是前所未有的,競争與壟斷等市場行為在數字經濟時代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些給政府監管如何把握時與度提出了不少難題。這本書不但不回避這些矛盾與問題,反而給出了相應的回答。
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經濟著作,還設有專門的章節分别介紹了關鍵的數字技術、數字新基建、數字産業化與産業數字化,并收集了一些數字經濟實踐的成功案例。三位作者深入學習和領會關于數字經濟的論述,認真研究國内外與數字經濟有關的政策與實踐,結合在工作中的體會,以探尋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為己任,形成了這本著作。這本書勇于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雖然目前還不一定能達成共識,但是期待抛磚引玉之作能夠推動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對數字經濟的研究中,這也是對提出的“要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的響應。
總之,營造數字經濟發展的生态,充分釋放先進生産力,更好地推動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以及與傳統工業經濟融合發展,是構建發展新格局、高質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使命,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科學作為,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本文發表時有删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