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山的女兒怎麼實現脫貧的

大山的女兒怎麼實現脫貧的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7 14:48:30

大山的女兒怎麼實現脫貧的?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欣)“我的願望是帶領鄉裡婦女姐妹們一起通過雙手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說這話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白雲鄉緻富帶頭人鳳汪梅,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大山的女兒怎麼實現脫貧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山的女兒怎麼實現脫貧的(鳳汪梅春蕾女童班)1

大山的女兒怎麼實現脫貧的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欣)“我的願望是帶領鄉裡婦女姐妹們一起通過雙手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說這話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白雲鄉緻富帶頭人鳳汪梅。

作為全國第一個“春蕾女童班”的學生,土生土長的大瑤山孩子,她将夢想根植于家鄉,以勤勞的汗水澆灌個人理想。經過多年的努力經營,目前由她創建的企業年營收近80萬元,帶動當地70多個農戶家庭緻富增收。

瑤寨開出春蕾之花

1982年,鳳汪梅出生在融水苗族自治縣白雲鄉瑤口村大坳屯一戶農民家庭。融水地處深山,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寒的家境和落後的觀念讓鳳汪梅覺得進入學校學習文化知識遙不可及,但上學一直是她的心願。

1988年9月,白雲鄉在全國婦聯指導下成立了白雲鄉“紅瑤女童班”。該班作為全國第一個“春蕾女童班”,是全國婦聯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對于幫助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失學女童重返校園的公益事業的初步探索,遍及全國的“春蕾計劃”自此拉開序幕。

“那時屯裡面的組長還有村幹部挨家挨戶地動員家長讓女童入學。幸運的是,我報上了名,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心願将要實現了!”鳳汪梅回憶道。

伴随着白雲鄉中心學校“紅瑤女童班”正式開班,6歲的鳳汪梅幸運地成為瑤寨裡第一批能上學的女孩。“春蕾計劃”為當地孩子們減免了上學費用,在生活方面也提供了相應補助。

白雲鄉聚居着多個少數民族,一開始鳳汪梅在學校和其他民族的同學因語言不同無法交流,但通過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和普通話,她結交到了許多好朋友。“我每天睜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書包沖向學校,上學是我每天最開心的事!”鳳汪梅說。

從白雲鄉到全國婦聯,從武警官兵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春蕾計劃”彙聚各方支持幫助鳳汪梅及一個又一個“紅瑤女童”實現了讀書夢想,當地“女不讀書”的觀念逐漸被打破。長大成人的紅瑤“春蕾女童”們發揚着“自強不息、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的春蕾精神,在各行各業發揮光與熱。

勤勞澆灌緻富之果

“創業這些年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認為人生沒有退路,要去勇敢攻克這些難關。”鳳汪梅說道。

初中畢業後,鳳汪梅進入社會邊工作邊學習,利用網絡自主研究食用菌種植技術。她不怕苦不怕累,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從零起步。

2005年創業之初,突逢當地極端天氣。連綿不斷的暴雨引發了山體滑坡,鳳汪梅傾盡所有建立在山腳下的新廠房一夜間被泥土淹沒。面對坍塌的廠房、被泥土掩埋的物資,鳳汪梅一家陷入了困境。

沉重的壓力落到了鳳汪梅的肩上,但不服輸的精神支撐着她咬緊牙關重整旗鼓,哪怕一切從頭來過。在父母親友的傾力幫助下,鳳汪梅在2006年重新修建了廠房。産業發展上,幾經嘗試後,鳳汪梅将目光鎖定收益較高的靈芝種植。

2012年,鳳汪梅種植的20多畝靈芝喜獲豐收,她收獲了第一桶金,自此更加明确了産業發展方向。2014年,她和丈夫成立了“白雲鄉小坤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2021年又成立了以靈芝種植加工為主要産業的融水優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及合作社正在不斷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後預計年産菌棒20萬棒。

以己之行回饋社會

談起對孩子的教育,鳳汪梅認為讀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她時常叮囑孩子們要珍惜當下的學習機會,努力靠知識實現理想。她也用自身經曆鼓勵當地村民重視文化教育,培育更多優秀的女孩。

從最初那個渴望上學的“紅瑤女童”成長為如今獨當一面的緻富帶頭人,鳳汪梅說,自己一路走來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和支持,現在的她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2009年至今,她已帶領當地78個農戶家庭參與到靈芝種植産業中。

為了讓村民們成功學會靈芝種植,鳳汪梅到處學習考察菌棒種植技術,并将先進的種植技術引回當地應用,還邀請專家學者來當地開展講座培訓。有的村民不識字,她就上門教大家認字。有的村民不會運營網店,她就手把手教會他們操作流程。

鳳汪梅時刻将帶領村民緻富的責任挂在心頭。2020年至2021年兩年間,受新冠疫情影響,農戶們上千斤的香菇、靈芝滞銷。鳳汪梅就挨家挨戶幫大家将新鮮的菌子曬幹,并四處尋求銷路。“我是帶他們種植的,遇上問題要幫他們解決,不能辜負那些信任我的人。”鳳汪梅說道。

談到自己的人生信條,鳳汪梅堅信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她用行動展現着新時代“紅瑤女童”的風采,是綻放在大瑤山腳下的一朵“铿锵玫瑰”。而她積極向上、迎難而上的奮鬥精神也影響了衆多當地婦女,激勵着她們用雙手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作者:張欣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