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詩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是對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對于人類生活來說,其意義乃是長青的。《雜詩》第二首,所寫光陰流逝、自己對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業無成、生命之價值尚未能實現之憂患意識,就具有此種意義。
《雜詩》其二原文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裡晖,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雜詩》其二翻譯太陽漸漸沉落在西河,白月從東嶺升起。
月亮遙遙萬裡,放射着清輝,廣闊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風吹入房門,在夜間枕席生涼。
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着覺,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我想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無人與我答話,隻能舉杯對着隻身孤影飲酒。
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這件事滿懷悲凄,心裡通宵不能平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